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物候变化特征,包括物候相、物候期及其红外光谱特性,通过对观测区内栎林物候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对森林生长的影响,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植物物候变化,不论是对评估植被生产力和全球碳吸收还是对评价未来生态系统平衡和农、林、畜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植物物候观测较早,欧洲有组织的物候观察始于18世纪中期,其观测点分布在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大不列颠和瑞士等国。中国现代物候学研究的奠基者是竺可桢,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全国性的物候观测网,进行系统的物候学研究。近年来,由于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物候学的研究在规律的探索和应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气候与植物物候变化间的关系的研究以欧洲居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欧洲、北美等地区的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生长季有所延长。相关学者对我国青藏高原和北方地区春季物候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植物生长期已明显增产,春季物候期提前。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次研究内容主要是在南京林业大学实习林场的空青山和北京燕山,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栎林物候变化特征,包括物候相、物候期及其红外光谱特性,探讨气候变化对森林生长的影响。
1、2012年3月底:收集有关气候变化对物候影响文献材料;
2、2012年4-5月:根据观测数据对空青山和北京燕山栎林物候特性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对下蜀林场空青山和北京燕山栎林物候的研究,为中美森林对比气候变化下的物候变化提供数据资料及研究成果;同时,利用近地遥感的方法采集不同季节栎林的林层图像,研究气候变化对物候特征变化的关系在全国是个全新的课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