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06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平面交叉口是连接道路网的节点,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衔接道路的作用,其通行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制约着整个城市路网通行能力的大小。不同方向的各种交通流在此汇集,并完成转向和过路,但交叉口的空间毕竟有限,这就使得交叉口的交通组织错综复杂。其中,左转车流是提高信号交叉口运行效率的关键,也是产生冲突、延误和交通事故最多的车流,因此左转车辆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研究现状:
在通行能力研究分析方面,1982年,韦伯斯特(webster)在《capacity and timing analysis》中建立延误模型,提出了信号配时和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平均延误时间和最佳信号周期的方法。其方法也是建立在饱和流率模型基础之上的,通过观测和试验,得出不准停放车辆的进口车道的饱和流量与车道宽度(不小于5.5m)成正比,比例系数为525,通过饱和流量与绿信比的乘积得出信号交叉口进口车道上的通行能力。
kagolanu和szplett在1994年出版的《saturation flow rates of dual left-turn lanes》一文中分析了双左转外侧车道和内侧车道饱和车头时距,在95%的置信区间内,两者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发现车道利用情况分别为46%(内侧)和54%(外侧)。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2017.2.6-2.19根据任务书,对研究课题有初步了解,收集国内外文献,通过阅读各类参考文献和规范标准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2017.2.20-3.5设计调研方案,明确数据调研的指标选取、调研方式、调研地点及数据处理方法。
2017.3.6-3.19数据调查。对南京各类型交叉口的几何条件、交通条件、信号控制条件进行现场调查。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国外相对成熟的通行能力计算理论是针对地区一般情况而制定的,其计算结果用于国内或特定地区时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误差。论文根据南京市实际调研数据对影响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通行能力的主要影响参数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影响因素下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比较所建模型和目前常规计算方法的异同,结合VISSIM仿真软件对其中某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