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对地铁安全做深层次的认识和反思,并广泛研究地铁安全战略,从而取得初步研究成果。意义:地铁遭受事故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地铁安全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规范我国地铁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因安全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与进度,达到以较低成本获得最大安全目标。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较早从事地下工程风险分析的代表人物是mit的einstein教授,其主要贡献是指出了隧道工程风险分析的特点和应遵循的理念,诸如《geologicalmodelfortunnelcostmodel》、《riskanaly-sisinrockengineering》、《decisionaidsintunneling》。在einstein研究的基础上,nilsen等对复杂地层条件下的海底隧道的风险进行了相对深入地研究;heinz对穿越海峡隧道、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如何进行风险评估进行了探讨。
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和应用方面,sturk给出了几种地下工程风险评估与决策中可用的几种评估方法,有故障树法、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等,并且将风险分析技术应用于斯德哥尔摩环形公路隧道;clark采用风险指数的评估方法对美国西雅图地下交通线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阶段进行了地质风险、合同风险、设计和施工风险的分析工作。
在事故分类和统计方面,kampmann运用风险评估技术为哥本哈根地铁工程提出了包括40多种灾害的10种风险类型,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分类体系;日本的佐藤久给出了矿山法、盾构法和顶管法三种工法施工中发生灾害事故的统计资料。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掌握地铁工程风险发生机理,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态度与决策,工程安全风险分析以及安全风险预防对策和应对措施。
2012.2.13~3.1文献综述
2012.3.2~3.15开题报告
4. 研究创新点
确定风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提高了系统管理和主动安全管理思想,争取充分和必要的危险消除和危险预防时间。与具体案例结合将地铁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运用信息化和IT技术结合地铁的实际情况提出安全风险的识别方法和应对措施。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