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983 年长江大汛期间, 在安徽无为境内, 有31公里江堤因为受防浪林的保护, 在没有采取其它防洪措施的情况下, 堤防却安然无恙, 就此一项即为国家节约防汛器材价值约59 万元。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当时洞庭湖的洪水几乎要漫过大堤。正是因为有了防浪林的保护,这一带没有发生溃堤的恶性灾害。当时抗洪军民把防浪林繁密的枝条砍下,沉入水中,缓解了洪浪对大堤的猛烈冲击,才保住了大堤,保住了当地及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河道沿岸的荒野化十分普遍,这也带来许多附加问题,土地的浪费、河道的杂乱、洪涝、城市的美化,经历了几次大的洪涝遭害后,人们意识到河岸防护绿地的重要性,防浪林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设计形式。
河岸防护绿地广义上指为保护一切公益项目而营造的河岸边的防护林带,狭义上指改善城市河岸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而设的防护林。对于河岸防护绿地的营造设计,前人做了许多研究,且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收获,而对于它的研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一处案例的成功并不适用于所有项目。早年通过引进一些水生植物也带来一些生态灾害,生物入侵的悲剧不能重现,而在大多数堤防工程中采用的树种也比较单一,这种布局是极不合理的,随着树龄的增长,病虫害也会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是树木的不断老化、干枯病死,防护作用也就越来越小。
通过文献资料和长江南京江心洲段堤防风景防浪林营造设计项目的研究,将会考虑当下社会中的营造,而河岸防护绿地也不仅仅只有防冲护岸的效益,在今天,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对于河岸防护绿地的设计有许多案例,且关注的角度各有不同,也多做出树种选择、栽植方式等方面的更新,而现在多关注生态经济价值。
1.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河岸设计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永宁江孕育了黄岩的自然与人文特色,堪称山水灵秀,自古以来为道教胜地,有鱼米之丰饶,又有蜜桔和为武术大行天下等美誉。然而,几十年来,人们并没有善待这条母亲河。由于人为的干扰,特别是河道硬化和渠化,导致河流动力过程的改变和恶化,水质严重恶化,河流形态的改变,两岸植被和生物栖息地的破坏,休闲价值损毁。所以,永宁江公园对黄岩的自然、社会和文化有太多的意味。如何延续其自然和人文过程,让生态服务功能与历史文化的信息继续随河水流淌,便成为设计的主要目标。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基本思路
(1)通过文献阅读与资料查找,明确概念,知道河岸防护绿地的相关理论以及前人对它做过哪些研究与尝试;
(2)对河岸防护绿地设计中树种选择、栽植方式、后期管理及达到效益等进行研究,明确相关理论基础;
4. 研究创新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对于生态可持续有着强烈需求,营建更加系统的、新型的河岸防护绿地的形式具有重大意义。现在的营造上存在许多缺陷,其建造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造成了生物入侵的局面,因此更加科学的、具有产效的组合需要设计出来。
美丽、生态是该河岸防护绿地的营建基调,这也是符合整个环境建设的需求,在设计中可以着重强调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可持续发展的,这也和河岸防护绿地的设计不谋而合,多多在设计中加入文化,尊重和挖掘城市的文脉,这样也会加强绿地设计的可看性,河岸防护绿地如果只有防浪效益这将是大大的浪费,若加强人的亲近和活动,使人文活动和自然景观相、自然生态相协调,这将会碰撞出许多火化。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