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迎春樱(Cerasus discoidea)隶属蔷薇科(Rosaceae)樱属(Cerasus),为我国野生观赏樱花资源中一珍贵特有种,其花期较早,花色淡雅,树姿轻盈,花开时极为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其在野生群落中种群衰退明显、自然更新困难,以及人为干扰与破坏严重,属渐危类群。本实验试图通过对迎春樱组培快繁技术的摸索,找到快速繁殖迎春樱的技术指标,为迎春樱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这对于国产樱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及迎春樱在生产中迅速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樱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
建立在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基础上的组织培养技术是20世纪初兴起的无性繁殖技术。国产樱属植物组织培养工作开展较迟,目前尚处于初步研究和探索阶段,研究的重点在于确定组织培养中控制分化、生长、生根的主要因素。组织培养可以为樱花的快速繁殖提供有效途径,目前较为成功的途径是外植体(嫩稍、侧芽、幼叶)→诱导丛芽→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移栽。有关樱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樱桃的繁殖上,如酸樱桃、甜樱桃、毛樱桃。
1.1 外植体选择及灭菌
外植体的选择是组织培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理论上讲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无论选用植物的哪一部分作外植体都能诱导成植株,但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器官和组织其形态发生能力不同,樱花通常选择树木幼年组织,如胚、子叶、幼嫩茎段、芽心、幼嫩叶片、根等作为外植体。王永清等在山樱花芽外植体的建立中,以带叶原基的芽心作为外植体,采用低浓度营养盐的培养基,减少了褐化的发生,并获得了再生植株。南程慧等在迎春樱组培无菌外植体获得方法研究中表明,以光照培养箱培养30-40 d的迎春樱沙床苗作为外植体最为理想,平均诱导率为65.0% ~68.3%。当年生带腋芽茎段不适宜作为外植体进行芽的诱导,诱导率极低且后期外植体污染严重,可采用当年生带顶芽茎段进行芽的诱导。王贤荣等的钟花樱组织培养实验证实,只有带芽茎段才能诱导出丛生芽,叶片和叶柄不能诱导形成丛生芽,因而带芽茎段是钟花樱诱导丛生芽培养的最佳外植体。同时,叶片是钟花樱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①研究不同外植体诱导效果,进行迎春樱无菌外植体筛选试验。
②研究不同浓度的6-ba与naa配比对迎春樱丛芽诱导与增值的影响。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国内对本土樱花类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少,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苗木的繁殖技术不成熟,迎春樱为樱属资源中国特有种,观赏价值较高,但其在野生群落中种群衰退明显、自然更新困难,以及人为干扰与破坏严重,属渐危类群。本实验所采用的组培快繁技术与传统繁殖技术相比具有成苗迅速且均一,繁殖系数大且能保持母本优良特性等优点,但目前樱属植物的组培快繁研究多集中于食用樱桃及其砧木的研究上,对于观赏樱花种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迎春樱这一野生观赏樱属资源在生产中迅速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