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茶树间作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矿化开题报告

 2021-08-09 00:15:5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残落物是森林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其分解速度不仅制约了林木的养分供应,还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碳的循环。不同种类残落物的混合,会增加资源异质性,改变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等分解者的活动和群落结构,而土壤微生物正是土壤中养分、碳转化和循环的动力。拟针对银杏-麦和银杏-花生2种典型的复合模式,探讨银杏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研究不同的银杏-农作物复合模式与该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的关系,以期为银杏-农作物复合系统的模式筛选、结构优化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天然林、人工林中不同树种残落物对其分解、养分释放及土壤理化性质给予了高度重视, 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在森林土壤碳氮矿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水热因素对土壤碳氮矿化影响和植物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我国也在热带森林、温带草原和农田土壤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相应研究。

但对于农林复合系统中土壤碳氮矿化速率的研究较少, 对凋落物添加和去除对银杏农林复合系统的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1、探究不同无机态氮供应水平对银杏叶降解初期的影响

2、探讨银杏叶还田后,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计划:1、方案拟定:在1l的培养瓶中装入100g新鲜土样,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置于人工智能气候室中,25℃恒温,预培养7d。向供试土壤中加入粉碎的银杏叶粉(占干土重的2%)和不同添加量的无机氮源,在25℃下恒温控湿培养,湿度保持在风干土重的20%,称重法补充水分。添加的无机氮源为硫酸铵,以溶液状态在培养初始一次性加入,同时加入kh2po4溶液,加入量为200pmg/kg-1和220kmg/kg-1土。试验设六个处理,在培养结束后取出土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矿质态氮含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国外就凋落物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研究较多, 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亚亚热带以及北美洲不同气候带凋落物质量、数量和类型等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国内主要进行了温度与湿度以及不同森林类型对碳氮矿化影响的研究。而研究我国森林凋落物与土壤碳氮矿化关系的报道并不多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银杏林农复合系统利用了作物和银杏之间的互补性,使得各种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同时对环境的保护有明显的效果。银杏林农复合系统对于耕种、林业和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开展银杏与农作物复合系统中凋落物对土壤碳氮矿化影响的研究,有利于认识上述森林土壤碳氮矿化过程与碳氮循环特征, 为探讨植被与土壤碳氮矿化过程的互动机制提供依据, 对现有银杏林及银杏农林复合系统的经营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