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植物种群结构是植物种群生态学的重要内容,研究植物种群结构与动态不仅可以了解现在的种群状态,也可分析过去种群的结构与受干扰情况以及预测未来的种群动态。
此外,研究植物种群结构还有助于揭示植物的种子散布、萌发及幼苗生长等特征。
目前国内外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种群的结构和生长状况,对研究区域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典型性植物种群进行了种群大小级结构和分布格局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摸清研究区域内植物种类,进一步研究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了解植物生长状况,预测群落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动态过程及机制,为植物种群的更新、种群的保护及引种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内,虽然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的研究相对比较迟,但也有了一定研究成果。胡春园的《弄岗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类及环境解释》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而我国学者刘静艳、高琼、郑慧莹等,更在研究植物群落分类中,应用了Fuzzy聚类分析、模糊ISODATA聚类等方法。结果表明,Fuzzy聚类分析能直观地表征各群落间的相似及相异性关系,对群落变化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反映,与实际相符,且聚合层次分明,拟合效果好,而模糊ISODATA聚类则比传统的分类方法有更为客观、灵活的特点。而刘德玉的《泰山荒草坡上的植物群落分类》采用数值分类法对泰山荒草坡上的草地进行群落类型的划分,较为简单明了。
而国外对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的研究比较早,所以成果更为显著。人工神经网络是较新的数学分析工具,其中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FM)具有较强的聚类功能。应用SOFM网络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研究。在讨论了SOFM网络的数学原理、聚类方法和步骤的前提下,分类过程在MATLAB(6.5)神经网络工具箱(NNTool)中编程实现是非常有效的植物群落数量分类方法 。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 和 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也是其常规分类方法。更有Johann G Zaller,,Myriam Parth等对草食动物和蚯蚓在构建植物群落发挥地下 - 地上的联系时的影响应该更广泛地调查对生态系统的全球变化的影响时的具体的探讨与研究。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论文研究内容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查阅有关文献,了解所研究的课题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完成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二、南京杨坊山植物种群的基本概况及基本研究方法的确定。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国内对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的研究并不多见,大多数都是对种群结构的研究或者对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两者相结合的比较少。
本论文是对杨坊山种群的结构与分布格局的研究,为今后的植被恢复与景观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