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16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边疆地区大学生这一群体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各方面政策关注的重点,无论是饮食还是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各高校都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从西部走向东南沿海的大学生是一个承担着学习与进步使命的个人,从边疆走到发达沿海、走向大学校园就是为了接受良好教育、充实自身。然而从群体的角度来看,这一群体还肩负着西部大开发的使命并且扮演者融合中西部文化的使者角色。越来越多的新疆人通过考试走出辽阔的疆域来到沿海城市开拓眼界,来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这一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来到一片气候与文化都有不同的土地上,社会适应似乎成为了每一个远方学子面临的问题。四年的时间足以让学子们很好的适应与简单了解另一座城市的城市底蕴与文化背景。这时他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怎样的,是继续深造还是走出校门,是努力打拼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小城市为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不同的家庭状况与生活环境以及对社会的适应状况会导致每个个体不同的选择,每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力量也不相同,不同的价值观也会导致不同的选择。该选题从对南京林业大学的新疆同学进行调查,研究其社会适应状况与其职业选择相关的结果,了解其做决定的影响因素,以此了解在外地的边疆地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选择状况。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关于社会适应的研究
适应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一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适应这一概念最早被提出在生物领域。皮亚杰认为适应在于个人生理与其周围的环境取得一定的平衡,这一过程就叫做适应。而众多中国学者则认为,适应就是本体在生存的过程当中自觉接受规则、遵守规则并最终达到与环境相平衡的一个过程。斯宾塞则认为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的调试就是社会适应。
而社会适应的衡量标准也是多维且不断变化的,最简单的可以概括为个体对于环境的适应,即气候、文化与习惯变化后的生理方面内在感受与外部环境的融合;以及个体对于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能否顺利融入当地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相矛盾与冲突的方面不同的个体也有这不同的方式;大学不仅仅是一个以适应为主要内容的场所,不同价值观与世界观促成了不同职业观的形成;大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与职业技能同样是影响最终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大学中所结识的同伴与长辈最终会成为社会支持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同样也是职业选择的又一影响因素。相较于中国学者的研究,西方学者更加侧重于青少年的学校适应心理适应等,而针对于外地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对于当地的社会适应研究较少,这种差距的形成与东西方不同的社会制度、教育方式与价值观念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对有关社会适应与职业选择有关问题的背景资料与文献进行查阅了解与总结,研究国内外对本题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了解有关边疆地区大学生社会适应与文化适应情况,同时对其职业选择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设计有关问卷,发放给南京林业大学在读新疆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同时与已经毕业,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不同年龄段社会适应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了解有关社会支持与社会互动的理论并从这些概念的角度分析其与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相关性。
(二)研究过程
4. 研究创新点
我国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情况的研究较多,通过各种量表准确的衡量不同情况学生的不同适应情况,同时对于职业选择及其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与研究也不少,也有各种文献研究社会政策与大学生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
对于不同国家学生在校学习的跨文化适应理论研究也较多。
但是对于边疆地区远赴东部升学的这一部分跨度不大但又不是完全不存在跨文化适应的学生社会适应状况研究不多,同时对于社会适应状况在学生职业选择中所扮演的角色概括较少,所以这一选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