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有植被状况调查,再结合地域文化,探索多种适宜在游子山地区使用的多种植物配置。
研究意义:发挥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社会三大效益。也为同纬度植物区系相近的类似景区的林相优化改造提供借鉴。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近年来,人们对各地森林公园的林相优化改造越发重视,相关的研究可分为四大类,即林相改造的原则和方法、技术措施、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其中,对林相改造的植物配置的研究最为全面,也最具有实际意义。2012年,鲁为忠,朱红伟等人对千岛湖森林的原生植被、林地类型、目的阔叶树种丰缺度和立地质量等4要素进行了调査,提出了林相改造11种树种配置模式。
国外:西方国家对林相改造的关注较早,在上个世纪,就针对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弱等特点提出了营林的森林健康理念。1999年,Niels Elers Koch和J.P.Skovsgaard探讨了欧洲在250年前开始经营人工造林和近似人工林,如今这却给森林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应该重塑欧洲林业走向一个更加自然的定向培育。提出了在规划绿化造林项目时要与整个地区的景观生态相协调,并优先考虑生态稳定性强的当地树种和当地种源等建议。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2014年10-12月阅读文献并深入了解当地植物文化
2015年1月完成开题报告
2015年2-4月 进行样地调查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以地域文化带动林相改造。
深挖当地的植物文化,如孔子兰文化、濑渚水产植物文化、金花节文化等,以此指导林相改造,丰富森林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森林价值。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