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本课题旨在分析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涵化理论有何新的发展,是如何借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重建拟态环境及对受众产生影响的。课题研究贴近现实,同时又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①关于涵化理论研究的两个十年:麦克摩根、詹姆斯尚涵提供了关于涵化研究的理论回顾和元分析,分析指出, 只有当从一个元分析的角度透视那些关于涵化结果的资料时, 许多理论上的争议才会淡出视野。②关于涵化理论的现状及趋势探讨:周红丰建议,未来涵化研究需要在理论上能对更多跨层次的作用力加以研究, 并且将批评性的眼光聚焦于电视的社会角色和文化影响,打破学术研究零和游戏 原则, 实现涵化理论研究与文化批判研究的合作。③关于涵化理论的继承与挑战:罗佳提出随着受众选择自主性的增强,电视时代的涵化理论无法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信息传播模式和内容结构的变化使得普通受众开始参与媒介拟态环境建设过程,改变了大众传播时代的线性传播模式,涵化理论 的内涵在网络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④关于媒介融合的现状:孙玉双、孔庆帅提出表现形式为跨媒介融合,传统媒体内部业务的融合,融合新闻等;未来趋势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内容融合势在必行,接收终端融合和融合趋于多元化。⑤关于拟态环境的内涵延伸及其最新特点:刘海辉,张林提出拟态环境呈现出信息平台的多元化、内容方式的多样化、影响范围的扩大化、大众参与的互动化等最新特点。⑥关于新媒体语境下涵化理论的模式转变:石长顺和周莉反思早期涵化线性模式,构建了新的涵化多元认知模式。具体参见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一、涵化理论的提出及在传统媒介时代的发展
二、媒介融合的含义与特征
4. 研究创新点
随着受众选择自主性的增强,电视时代的涵化理论无法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信息传播模式和内容结构的变化使得普通受众开始参与媒介拟态环境建设过程,拟态环境呈现新特点,改变了大众传播时代的线性传播模式,涵化理论 的内涵在媒体融合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涵化理论在媒介融合的影响下,如何适应与发展,继续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定量研究等传播学研究方法,探索涵化理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顺应形势发展对大众进行影响,以及影响的范围程度。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