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生态河岸带构建模式与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22:37:5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河流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通过水位的涨落变化、补充地下、滋润两岸土地等形式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南京地区河流众多纵横交错,长江、秦淮河穿城而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长江水顶托和堰塞作用,秦淮河水体很难得到更新,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近些年,新河、武定门、三汊河等水利枢纽的加固和修建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秦淮河河水雨季可排入长江,枯水期亦可从长江引水,使水体得到净化。但河段内河岸护坡多采用传统浆砌或干砌块石,景观协调性不好。本课题研究旨在以让自然做功为指导思想,以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为核心,在对生态河岸带概念与内涵的探讨基础上,结合南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模式,使已完成整治的河流发挥自然恢复与创造的潜力,重现河流与地域的自然关系,使河道在满足自然行洪排涝要求和保证岸坡结构稳定的前提下能与周围生态环境相互和谐,协调发展,并进行案例研究与优化设计研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从河岸带一词出现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其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在理论上,主要集中在基本的概念、功能、管理等方面;在实践上,主要集中在河岸带保护技术的研究上。近些年,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收到重视,许多城市为了使河岸建设与城市建设相一致,在对河岸进行治理的同时,对河岸带的生态景观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计划。2003年第十五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的主题:生态恢复、设计与景观生态学,从这一主题可以看出将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亚洲,将河岸带整治与景观生态相结合做的好的国家有日本和韩国,例如,日本横滨柚川河流整治,韩国光州川综合恢复工程;在国内有扬州市二道河整治工程。但是由于人们对生态河岸带认识的局限性,所谓的生态工程建设大多是根据设计人员自己对生态河岸带的理解来进行的,缺乏一定的规范标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理论研究相对匮乏。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1、生态河岸带的概念、内涵以及功能研究。2、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河流整治及与景观生态的结合状况形式。3、分析研究南京地区河流水文状况及生态河岸带建设现状。4、在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生态河岸带构建的一般模式。工作计划:2014.12-2015.01:学习基础知识,阅读文献了解相关研究背景及现状,撰写开题报告。2015.03-2015.04:分析研究相关案例,实地考察南京地区生态河岸带建设状况,整理资料。2015.04-2015.05:撰写论文,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阅读研究,发现前人的研究多偏重于生态河岸带概念、河岸带护岸技术、生态河岸带评价标准等方面。分析案例时,也更多的是评价具体案例的优缺得失,未能提出适合一个地区的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模式。本课题研究,将在前人基础上,研究分析国内外生态河岸带建设具体事例,深入研究南京地区生态河岸带建设实例,试探性的提出适合南京地区的生态河岸带的构建模式,为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河流生态问题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