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南京清凉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南京文化地标的石头城,其墙垣是迄今所发掘唯一大部尚存地表的六朝城址。其前身是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金陵邑城,至孙吴得以大规模扩建。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总结清凉山园林的格局、建筑、历史特征与现状特征,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分析清凉山园林的形成脉络与空间特点,总结园林走向,丰富南京地域园林史研究,发掘南京地区文明所蕴含的本质精神,以及这个精神对整个南京文明发展的影响。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对于清凉山石头城的研究多为历史考证和勘探地质,1998年以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先后在南京清凉山石头城遗址进行试探性发掘。前两年各大期刊报纸也纷纷就清凉山石头城的历史进行浅层探究,并在群众角度对其规划改造、未来的园林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南京古城建筑史,可以上溯到吴王夫差在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建立的冶城和越灭吴时范蠡在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建立的越城,但未能延续下来。南唐时,石头城向西移动,以乌龙潭为城濠,城墙包括部分山体而直抵石头城下。长江还未远去,但江心洲在宋代已逐渐形成。明代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大筑南京城,西、南两面沿南唐之旧,把石头城、清凉山、乌龙潭、狮子山都包入城内。摆脱方形、长方形规制,但仍具明显的军事功能与性质。石头城的名称,到宋代逐渐被清凉山所取代,自然属性虽在,人文属性则大为扩充,逐渐向大众园林、旅游胜地方向发展了。据《石城山志》云,此处僻静幽深,树木参错,红枫绿竹,景色殊优,终日少有人迹,所谓城市而山林也。国外目前没有针对相关课题的系列研究。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南京清凉山石头城园林历史资料,从营造历史、空间特点对其分析,提炼清凉山园林的历史演变特征。
2014年3月上旬~3月下旬: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相关资料的收集;
2014年3月下旬~4月下旬:进行毕业论文写作;
4. 研究创新点
南京清凉山石头城的园林发展深受地方性的影响。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风景园林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风景园林差异的合理性。这些先天性差异原本是各个地方的人们,在历经漫长的适应性发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再在人为的干涉下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多姿多彩的园林景观。
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它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设计的着眼点首先是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设环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与否,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而石头城从六朝开始至今千年的历史中人文活动频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促进了其园林发展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文化由历史影响,而历史背景则是地方性风景园林的脉络。通过对地方性园林设计的研究与探索推导出清凉山石头城的园林发展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