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乌桕(sapium sebiferum (linn) roxb.)别名桕树、木蜡树,为大戟科落叶乔木。
产于我国秦岭、淮河流域以南,东至台湾,南至海南岛,西至四川中部海拔1000米以下,西南至贵州、云南等地海拔2000米以下。
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集观形、观叶、观果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已成为长江流域主要的秋景树种。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乌桕种子具有明显的休眠特性。
以往根据顾庆龙解剖与结构的观察,提出乌桕种皮具有高度的不渗透性。
然而近期的研究发现,乌桕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水性,所以种皮的透水性不是乌桕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 乌桕种子一般11月成熟,本次拟以采集南京的乌桕种子为材料,去除果皮,进行下面相关实验:2. 将采集的种子分别低温层积0个月、1个月、2个月和3个月;3. 采用甲醇作为提取剂,分别提取上述层积处理后种子的种皮和胚乳中的抑制物;4. 利用已提取的抑制物进行白菜籽的发芽试验,了解乌桕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抑制物活性的差异;5. 层积不同时间的乌桕种子分别进行发芽率的测定,进一步比较各处理种子休眠程度的差异。
要求:了解种子低温层积和利用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的原理,种子内源抑制物提取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为后期实验的严格、准确操作打下基础。
认真按照拟定方案开展相关实验,实验进程安排要合理。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通过对层积不同时间的乌桕种子其种皮和胚乳中的抑制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以探究乌桕种子层积过程中内源抑制物活性的变化情况。
另外,通过比较层积不同时间后乌桕种子的发芽率以及发芽指数的差异,进一步探究层积过程中种子内源抑制物的变化与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