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北美红栎(quercusrubral.)是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l)落叶乔木,别名红槲栎、红栎树、北方红栎、美国红栎、美国橡树。原产于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现广泛引种到亚洲、欧洲等地。其树型高大,树干笔直,高可达27m;树冠匀称,常为圆形或圆锥形,冠幅可达15m;叶形波状,长11.5~21.3cm,叶宽10~15cm,叶暗绿色,有光泽。新叶栗红色,夏季叶片绿色有光泽,秋季叶色逐渐变为粉红色、亮红色或红褐色,为优良的彩叶树种,是优良的行道树和景观树种。另外,北美红栎生长速度较快,木材材质优良,也是优良的用材树种。由于北美红栎具有移栽易成活、适应力强、耐干旱瘠薄等特点,特别适合大面积栽培,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我国,红栎树的种植才刚刚开始,将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
生产上,北美红栎一般采用播种繁殖,目前对北美红栎的研究多集中在引种和园林观赏价值上。但还没有开展em对北美红栎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em是有效微生物群(effectivemicroorganisms)的英文缩写,是由80多种微生物所组成,从功能上可分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革兰氏阴性放线菌群和发酵系的丝状菌群,各类微生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em最初是日本科学家比嘉照夫教授在1968年研制成功的,1992年开始用于生产。目前em在世界上己有40多个国家应用推广,产生了很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蔬菜作物上,用0.1%em稀释液浸根,可提高根系的生长发育。水稻播种10~15d后,用100倍液的em稀释液喷洒或随浇水施入田间,或在生长期用0.1%em发酵液进行叶面喷洒,均可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em浸种可提高玉米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em对苗木根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苗高、地径、鲜重、干重均表现为随着em浓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增的趋势,且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彩叶植物的兴起,一波种植彩叶植物的风潮席卷市场,各种新优彩叶植物被陆续推出。在美国红枫红遍全国之际,一类名为栎树或者橡树的植物品种因为优异的表现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受到关注。王艳兰等结果表明:EM浸种可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增加玉米幼苗株高和茎粗,增加玉米幼苗的叶面积。刘亚丽等(2004)研究表明:EM施入土壤后对核桃楸生长的各项指标有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EM均使核桃楸的生长状况比对照有明显的改善。EM对苗木根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苗高、地径、鲜重、干重均表现为随着EM浓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增的趋势,且不同浓度的EM处理对核桃楸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提高。王金旺等(2015)研究表明:EM的施用对3种参试植物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具有一定调节作用,EM的施用促进了容器苗根系的生长。Reich等(1980)研究认为北方红栋(Q.ruber)地上与地下部分呈交替生长,地上生长停滞期是地下根系速生期,并认为生长季内的抽梢次数与遗传、湿度、温度、光照及肥培管理等因素有关。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具体试验内容:
1.本试验拟以2015年3月购买的北美红栎为试验材料,并对该种子进行低温层积处理,当下胚轴伸出3-5cm,切根后移栽至容器中使其生长,期间注意遮荫保护,适时浇水,生长旺盛期还要注意追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待幼苗出土后一个月,开始喷施不同浓度的em,每周叶面喷施1次,同时与根际施用不同复合肥量比较,探究em处理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2.从5月份开始每个月用卷尺测量苗高,用游标卡尺测量地径;在夏天生长旺盛时期测定其光合日变化,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鲜重、干重、含糖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叶面积等。所得数据用excel及spss软件分析。
4. 研究创新点
本试验在前人苗木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对试验方法进行探讨、整合和补充,同时结合相关生产经验进行试验研究,确定不同浓度的EM处理对北美红栎一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在试验开始前,阅读大量文献书籍,设计合理的施肥方案,确定EM的浓度,确定苗木质量测定的各项指标,并在一年生北美红栎生长期结束后,分析试验结果,得出部分结论,为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