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斗蟋翅二型雌虫消化能力及消化酶活性差异开题报告

 2021-08-08 21:06: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丽斗蟋有明显的翅二型现象,为探讨长,短翅型雌虫消化能力及消化酶活性是否存在差异,对长翅型与短翅型雌虫消化能力及中场内消化酶活性进行了检测。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我国已记载的蟋蟀共计4科16亚科73属273种,其中蟋蟀科为蟋蟀总科内最大类群,共计13亚科67属258种,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省50种。若干种类为旱作物的害虫。丽斗蟋是蟋蟀的著名种类。丽斗蟋具明显的翅型分化现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吴红军,朱道弘以及南京林业大学的赵吕权老师对丽斗蟋生理,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尽管人们对具翅多型现象昆虫生活史的权衡关系的认识达成了一致,但人们对该生活史产生的生理基础特别是两型个体内部对营养的分配机制直到近期才引起学者的关注。比如,Mole and Zera (1993)通过重量营养参数分析的方法研究了Gryllus rubens两型雌虫对食物的分配与利用差异。长翅型雌虫通过增加取食量不仅维持了飞行肌的发育,同时在成虫羽化后12 d时,其卵巢也明显发达于短翅型雌虫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推测。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1、长,短翅型雌虫消化能力是否存在差异

2、长,短翅型雌虫中肠重量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首次就长,短翅型雌虫消化能力及消化酶活性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对探讨两型雌虫取食量差异与中肠内消化酶活性差异关系具有理论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