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给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日益兴起的旅游产业,多人次旅游活动造成的干扰将一定程度影响景区的宏观自然资源和微观生态环境。
如今,踩踏作为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干扰形式之一,已成为环境与旅游发展的重点。
而土壤作为对踩踏反应较为敏感的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生态系统及生长在其上的植物生态系统的生存有重要影响,对维系风景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有重要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旅游踩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首先是改变土壤紧实度,致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其他性状,其中土壤板结是旅游踩踏对于土壤造成负面影响的最关键因素。土壤板结问题减少了土壤孔隙度,导致地表径流增加,造成水土流失。研究指出,旅游活动强度与土壤裸露面积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以用来判定未来环境的退化趋势。陆林等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发现风景区内的旅游干扰对土壤影响效果明显,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土壤ph值趋于上升,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趋于下降,其中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对旅游干扰反应最为敏感。土壤酶活性主要来源于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及残体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分泌,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土壤的发生和发育,土壤肥力的形成以及演化的过程。土壤酶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指示土壤生物学活性的指标。郭蓓等研究发现,土壤中的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王立龙在对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研究发现,土壤酶活性随着旅游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旅游活动对土壤生态系统和游道景观等造成破坏。李跃林等研究发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营养元素中全磷和全氮含量关系最大,进一步说明了土壤酶可以表征土壤养分特征。
有关踩踏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中,调查样地的选择多集中在山地景区、湿地及特殊气候区等,对于普通旅游区的土壤环境影响研究较少。再者,以往研究对于如何界定样方踩踏强度的描述含糊不清,对于高强度以及中等强度干扰并无准确定义,仅石强等对张家界景区土壤的影响范围进行了笼统的说明。另外,多数研究对景区土壤指标进行孤立分析,通过土壤性状去综合评价土壤质量的文章未见报道,且研究基本集中在土壤物理性质及有机质的变化等方面,对踩踏引起土壤化学成分改变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论不甚一致。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通过对钟山风景区内梅花山、红楼文艺苑、博爱园、流徽榭四个研究景区进行土样的采集,进而对不同踩踏强度下土壤性状进行研究。采样:在各景区在游道附近选取样地,设置6个1m x1m的样方,确定踩踏强度(高强度干扰、中等强度干扰、对照)并进行土样的采集。其中测定的指标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土壤酶系统。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壤容重、质量含水量、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度、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土壤酶系统包括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
研究计划: 1. 准备工作阶段:阅读相关资文献,咨询有关学者,积累课题研究背景知识,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2. 分析研究阶段: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整理领域内应用现状,并进行应用前景分析; 3. 撰写毕业论文阶段:根据资料和实验数据独立撰写论文,并根据相关领域发展及时修改论文,做到与时俱进; 4. 交审毕业论文阶段:论文提交,论文审核,答辩。4. 研究创新点
1.本文针对研究区所处的样地类型,明确界定了不同的踩踏强度(高强度干扰、中等强度干扰),进行多次重复。
2.除了孤立分析土壤各指标外,通过土壤综合质量指数(soil integrated quality index)综合评价土壤质量。
3.本研究不仅集中在人为踩踏对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有机质的变化等方面,而且对踩踏引起的土壤酶系统影响为风景区的管理和后期土壤的恢复和重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