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透明度影响因子及其来源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20:41:5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水体透明度能够直观的反映水体的清澈程度,是研究水体光学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水体中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影响水体透明度的因子主要有水体自身理化性质、颗粒物,溶解性有机物、浮游植物等。水体中的颗粒物不仅对光有吸收作用,也可以通过增加光散射使光在水中衰减。颗粒物对光的吸收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颗粒物的数量,二是颗粒物的粒径大小。粒径小的颗粒物数量增加,光的衰减程度加快。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目前太湖水体质量不容乐观,工业活动排放大量污水、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等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太湖水生生态系统,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使得太湖富营养化严重,蓝藻频发。

水体透明度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水体的初级生产力。为恢复太湖水体健康,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必须以提高水体透明度为前提,恢复沉水植物群落。通过研究太湖水体透明度影响因子及来源,揭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机理,有助于改善水体光照条件并建立合理措施,为恢复和重建太湖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首个透明度测量在19世纪初的海洋中进行,随后由Pietro Angelo Secchi在19世纪中叶进行更仔细的调查,这使得他对水体透明度的认知方法成为研究水体透明度的方法。国外对于水体透明度的研究方法大多采用透明度盘在水体中的深度来评估,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容易并且便宜的测量水体透明度,而且经过研究表明,公众测量的塞克盘的读数与专业研究人士得到的读数很相似,因此可以频繁大量的读取数据进行监测,以对缺乏水体透明度的数据库进行补充。在目前的研究中仍缺乏大规模、多专题的模式对水体透明度的测量和分析进行充分运用。

我国对湖泊光学特性的分析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迅速发展。张运林,秦伯强(2004)等人根据太湖1993-2001年的常规监测数据和2001-2002一年的监测数据对太湖梁梅湾水体透明度的季节变化、区域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太湖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悬浮物浓度,而与叶绿素的含量只存在微弱的线性关系。杨顶田(2003)等人分析了太湖梁梅湾1999年-2002年的监测数据,认为影响水体透明度的因素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种。悬浮物质、有色可溶性物质(CDOC)是影响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因素,而Ca 2 、Mg 2 的浓度、温度、pH以及风浪的大小属于间接因素,这些因素都是通过增加悬浮物质浓度进而影响透明度。李一平(2009)也通过对太湖水体透明度的研究表明,虽然藻类和有机物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但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藻类在夏天对透明度的影响更大,而有机物对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一直不显著。Liu , Zhang(2013)等人通过研究以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为主的太湖浅水地区的光学特性表明风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是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和真光层深度的最直接因素,进而影响湖泊初级生产力,以及SAV的季节和空间分布,提高水体透明度是恢复和重建沉水植物群落的基础性要求。由于赛克盘存在的弊端,目前遥感技术逐渐发展为监测水体透明度的新方法。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选取太湖三山岛及其周边水域,选取10个采样点采取水样并用赛克盘直接测定水体透明度。实验采用传统方法监测水体透明度,并监测水体中影响透明度的因素。通过颗粒物过滤法,监测水体中的颗粒物数量以及状态和类型。分析三山岛周围影响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因素,并初步提出解决对策。

2017.3-2017.4 选取10个采样点每周采一次水样,并分析水样中的颗粒物。共6-8周

2017.5 分析实验数据,制图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太湖三山岛是一个旅游景区,通过对太湖三山岛水体透明度的监测,探究影响水体透明度的因子,对研究并解决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水体生态修复提供研究基础,能够进一步的治理景区生态环境,更好的开展旅游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