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对岗子村地铁交叉口客流量和车流量的分析,找出当前行人过街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提出优化后的行人过街方案,缓解行人过街与机动车间的矛盾,改良交叉口的通行状况,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研究意义:行人过街交通系统是公路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行人过街安全问题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岗子村交叉口处行人过街特性和交通流特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优化方案。文章通过对行人过街信号与相关联交叉口信号协调方法的研究,包括信号周期、绿信比、相位差的优化模型的研究,并对行人过街感应控制方法的静态参数模型进行了确定,通过一系列方法确定了行人最短过街时间模型,对机动车在路段上的车速特征以及离散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析了行人、机动车与交通信号控制三个方面的联系,提出了多个交通信号控制模型方案并逐一分析其优缺点,旨在既能够提高行人过街效率又可以减少行车延误,在此基础上提高行人过街速度,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行人过街交通进行了一系列研究,adams(1936)研究了无信号控制行人过街延误问题,提出adams方程。fruin的博士论文pedc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乃是行人交通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pushkarev和zupan合著的urban space for pedestrians的一书,对行人交通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学者在行人过街交通方面的研究起步稍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段里仁等学者才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在行人过街交通特性、行人交通安全、行人过街行为、行人信号控制等多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也为研究路段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行人过街交通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宝贵实践经验。
国内学者在行人过街信号控制方面研究的比较多,分为无信号控制和有信号控制,主要集中于:单点信号控制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交通控制基本策略研究和信号控制相位相序切换方法研究等几个方面。
近些年南京地下建设快速发展,突出体现在轨道交通的愈加完善和地铁线路的开发,因此乘客出站后过街与机动车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我国学者对研究行人过街行为和信号控制方面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还不完善,在实践方面也刚刚起步,经验还不充足,需要逐步完善理论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并学习国外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争取制定一套属于我国国情的一套理论体系,逐步提高我国行人过街效率,保障行人的过街安全。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主要研究内容方案拟定
1、绪论
提高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性,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对过街行人与转向机动车辆进行分离,主要方法有人车空间分离和人车时间分离,人车空间分离是将行人与机动车之间以土木工程的手段从空间上予以彻底分离,例如修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立体过街设施。但立体过街设施的建设受投资成本、交叉口周边用地现状、地下管线及城市景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普及;同时,立体过街设施的阶梯式设计对于老人、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不利,且大众过街时普遍具有省时、省力心理,较少行人会特意使用立体行人过街设施,整体而言,立体过街设施的设置并不能发挥其预期所能达到的功能。
4. 研究创新点
本次实验是针对行人过交叉口时的过街交通特性,与机动车辆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文章通过对行人过街时行为特性以及自身感受,得到影响行人过街特性的最主要因素,通过数据调查得到行人过街所能忍受的最大等待时间以及机动车驾驶员所能忍受的最大延误时间。论文通过对多个不同信号控制模型的分析和研究得到行人过街的最优方案,并通过路段行人过街交通感应控制方法与交通协调控制方法等多个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影响行人过街安全性的因素并给出不同的解决对策,在此基础上研究行人过街时的心理感受及行为特性,从行人本身和外界控制两方面入手来综合分析,最终形成行人过街的最优方案,从而提高行人过街效率,保障过街安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