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修复的南京林业大学二村小游园景观更新与改造开题报告

 2021-08-08 15:56: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长期以来,大学校园为众多学子与教职工提供了生活与学习服务,校内的建筑、景观,都是大学师生弥足珍贵的记忆与向往的精神家园,是高校校园精神的重要符号和宝贵的遗产。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普遍扩招,校内人口密度上升,校园环境压力增大;与此同时,校内景观由于建造时间过早,已逐步暴露出设计理念陈旧、景观设施老化、功能缺失、难以荷载过高的人流量等诸多问题,难与现有景观融为一体,发挥应有作用,展示校园特色与风貌。

因此,大学校园内景观更新与改造以刻不容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朴门最早是由澳洲比尔.墨利森和戴维.洪葛兰于1974年所共同提出的一种生态设计方法,其主要精神所在就是发掘大自然的运作模式,再模仿其模式来设计庭园、生活,以寻求并建构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平衡点,它可以是科学、农业,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哲学和艺术。

虽然它的缘起是一种农业生态设计理论,但随着不断发展,其原有的概念持续扩大,并取得了一些列进展和成果,如今的永续设计,更是是让人类重回地球生界的一种文化,在愈加重视生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朴门与诸多领域相互影响,景观正是其一,以朴门的思想指导景观设计与营建,为解决许多绿地、场所、景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与途径。

以下为国内应用实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本设计主要在朴门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将校园景观需求与朴门理念相结合,通过对现有植物的选择性保留,新的动、物的引入及水体的修复来恢复和更新现有生态系统,构建一个生态系统闭环,并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措施,将场地所需的公共空间与水体、植被充分融合,为师生及居民提供新的停留游憩空间,增加使用者的参与性,激活空间活力,使之成为校园空间体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该设计场地既是校园绿地的一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设计时既要整体把握,使之与校园景观有良好的系统性与联系性,同时也应把握场地的特殊性,突出场地个性;该场地面积较小,且有水体与丰富的植物,应当通过对人流、植被等的详细调查,合理规划公共空间,使水体、植被、景观构筑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充分考虑师生及其他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将科普教育、休闲游憩、生态菜园等功能融入其中,并发掘场地在傍晚及夜晚的开发潜力;重点把握在生态系统恢复与构建时应当引入何种动、植物(包括水生植物、鱼类、螺类、蜜源植物、昆虫等); 关注场地内的高差与地形,需在设计中较为精确的处理高差并组织汇水,并能够充分利用高差塑造景观;注重师生及附近居民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度,注重对使用者们的情感关怀。

按照真实建造的要求进行方案的构思与深化,并与现场实际环境相对照,不断完善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 当前中国大部分大学老校园都面对着校内人口密度上升,校园环境压力增大,景观及设施老化的问题,景观改造已是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校园内的景观即既要承载历史记忆与情感,也要面对现代化的校园建设、面向未来,同时还需肩负寓教于景、寓教于绿的户外课堂式的教育责任,这就决定了校园景观改造的特殊性,并且体现了校园景观的改造有模式可以探讨,值得探讨,能够为其他类似项目留下丰富的经验。

2. 如何在低成本、小改动的基础上对小型水体及其周边动、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构建小型生态系统闭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