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其生理机能发育迅速,活动量较大,在正常的课业学习之余,仍有大量过剩的精力和体力。
而应试教育限制学生有过多活动,同时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心理的转变期,自我意识较强并且存在逆反心理,常常与父母、老师、社会对抗,并且容易在错误的认识下,过高的评价自己,贬低他人。
长期的情绪压抑,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北京市育英学校节能环保校园育英小学的案例,不论是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满足具有雨水收集、二次水的再利用等生态水系统,对于太阳能、沼气、风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还是厨余垃圾回收再利用系统的运用,以及利用环境教育课程有计划的在校园中组织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都是建设新型化校园可以借鉴的优秀案例。
国内:台北市私立复兴中小学开放空间的垂直校园该校园是旧建筑改建的优秀案例,成功之处是将约四千名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在有限的校园中,同时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国外:美国旧金山绿色学校课程案例美国旧金山绿色学校项目是为了指导小学如何由单一的庭院式学校向花园式学校进行转变,相关组织进行建造,实践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中肯建议,供其他学校、家长和相关教育人士参考借鉴,也为本文后续的环境教育课程整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课程指南是这个项目的关键,意在其他学校进行校园环境实践时能够有新意的安排引导教育活动,产生高效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且给出实用的建议和方法途径。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与小学取得联系并得到学校对场地设计的许可2.对场地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发现其需要改进之处3.对比类型国内外的优秀设计,总结学习各项分析方法。
4.按照真实建造的要求进行方案的构思与深化,并与现场实际环境相对照,不断完善设计。
5.严密课程与景观之间的衔接,使得整个设计过程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取得最大的设计效益。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环境教育的实践在中国各个地区发展水平良莠不齐,虽然学校教材部分体现了环境教育的内容,但是环境教育的户外实践方法在南京地区小学基本上处于空白的状态,一些学校在建设时忽视了生态设计理念,而教师、学生、家长以前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相关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
该设计总结的环境教育导向的一系列小学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模式的创新方法,阐述了如何在目标学校开展户外环境教育的实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
基于模式语言原理,构建小学教育与校园户外空间设计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对现有校园环境的更新设计策略,为预测小学环境教育模式奠定基础。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