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湿地人工补水后生态效应监测文献综述

 2024-08-11 13:55:44
摘要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滨海湿地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

人工补水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修复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缓解滨海湿地的水资源压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本文在概述滨海湿地的重要性、面临的威胁以及人工补水技术的背景下,重点综述了国内外滨海湿地人工补水后生态效应监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补水模式、水源类型、补水量等因素对湿地水文过程、土壤环境、生物群落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科学开展滨海湿地人工补水生态效应监测、评估人工补水效果、制定合理的湿地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滨海湿地;人工补水;生态效应监测;水环境;生物群落

1.引言

滨海湿地,指陆地和海洋交互作用形成的过渡地带,包括盐沼、滩涂、红树林等多种类型,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1]。

滨海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风固岸、提供栖息地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然而,近年来,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全球滨海湿地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挑战[3]。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工补水作为一种直接有效的生态修复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缓解滨海湿地的水资源压力,改善湿地水环境质量,恢复湿地生态功能[4]。

人工补水可以通过增加湿地水量、改变水流方向、调节水位变化等方式,对湿地水文过程、土壤性质、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进而影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