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与自然系统韧性的城市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08 00:47:50

全文总字数:178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着眼于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尊重各个主体的实际诉求。

利用城市设计理论和景观设计的手段的同时保护原有的城市肌理和流域环境,引导建成环境与自然条件相适应。

塑造地区韧性,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邵亦文、徐江认为韧性城市研究的重点应该包含如下两个层面的内涵 :第一,解构以现代城市为代表的社会生态系统与其面临的危机风险之间的互动逻辑关系;第二,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探讨城市在处理复杂的、不可预知的、难以确定的扰动时采取的系统应对手段[3]。

也就是说,韧性城市建设所应对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灾害或是社会危机,还包含了城市未来发展诸多可能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韧性城市建设应当做到在明晰风险产生途径的前提下预备好普适性应对手段。

翟国方认为韧性城市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它包含了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技术的、政策的等各个方面的要素;韧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贯穿城乡规划体系的各个阶段;韧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必须要有评价指标体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通过对国内外详细案例的规划思路和具体手段的研究,结合中本土要求和地区现状,探索提高地区城市韧性系统方法和城市设计手段。

项目计划:(1)2019年2月:了解国外设计案例,搜集设计方案和各种资料,寻找适用于地区情况的应用案例。

(2)2009年3月:现场实地调研,调查问卷,数据收集,进行现状调研分析,编写现状调研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借鉴国外韧性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城市设计手段中加入景观设计的手段,在防震减灾之外,兼顾社会人文和生态的需求。

不仅改造城市化地区,还综合考虑与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的相适应程度;不仅实现功能目标,还力求建成环境的宜居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