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Peony Pavilion in the English World: A Perspective of Digital Humanities开题报告

 2023-03-10 10:11:3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中国古典戏曲与中华文明相伴而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典籍的翻译是连结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的桥梁。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作为昆剧的代表,在众多昆曲作品中,《牡丹亭》的译本数量最多,翻译的语言种类也比较全。从1939年哈罗德.阿克顿(haroldacton)首次改译《牡丹亭》起,到如今《牡丹亭》总共已经拥有二十多个全译本、选译本、改译本等。在《牡丹亭》的英文翻译方面,目前国内外共有13个英文译本。 其中国外有1个编译本、3个选译本、1个全译本;国内有3个编译本、3个选译本、两个全译本。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牡丹亭》的相关论文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科芳. 《牡丹亭》海外翻译传播的思考[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1-26(005).

[2] 曹灵芝,赵征军. 《牡丹亭》副文本比对研究——以白之译本与汪榕培译本为例[J]. 外文研究,2018,6(02):70-74 108-109.

[3] 曹迎春,叶张煌. 牡丹花开异域——《牡丹亭》海外传播综述[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3):201-205.

[4] 付瑛瑛. “传神达意”——中国典籍英译理论体系的尝试性建构[D].苏州大学,2011.

[5] 郭嫣然,刘著妍. 基于语料库的《牡丹亭》译者风格探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6):563-569.

[6] 刘刚.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昆曲《牡丹亭》的两个英译本为例[D].天津科技大学,2014.

[7] 魏城璧. 论《牡丹亭》英译策略的运用和局限[J]. 文化艺术研究,2011,4(01):162-168.

[8] 巫丹丹.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昆剧《牡丹亭》研究[D].山西大学,2018.

[9] 王宏. 《牡丹亭》英译考辨[J]. 外文研究,2014,2(01):84-92 108.

[10] 魏梦溪. 文化翻译视域下的《牡丹亭》英译——以汪榕培英译《牡丹亭》为例[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1):51-54.

[11] 徐瑾瑾. 《牡丹亭》英译本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12] 张玲. 汪榕培的汤显祖戏剧英译的海外传播[J]. 外国语文研究,2021,7(01):93-101.

[13] 张玲. 汤显祖戏剧在海外传播的契机和途径[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3):303-306.

[14] 朱玲. 昆剧翻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以《牡丹亭》的英译为例[D].苏州大学,2015.

[15] 赵琳. 符号翻译学视阈下的中国典籍英译策略研究——以《牡丹亭》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2):97-102.

[16] 周末. 顺应论视域下《牡丹亭》白译本与许译本对比研究[J]. 西部学刊,2021,(05):98-102.

[17] 赵征军. 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以《牡丹亭》的英译与传播为中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5. 工作计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