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黄酸(Rhein,4,5-Dihydroxyanthraquinone-2-carboxylic acid,RH)为蒽醌衍生物的单体,主要分布于蓼科等植物中,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之一,以往的药理学研究证明,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作用[1],其较广泛的药理作用及低毒性、低成本等特点,使其有望得到进一步开发。
大黄酸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作用机制多样,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但由于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2]。
所以通过对大黄酸进行结构修饰及改造,获得水溶性好、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大黄酸的主要研究方向。
本文综述了一些化学家们通过母核取代,羟基取代,羧基修饰等方面的改造[3],提高药效、改善理化性质从而进一步深入对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以期从中开发出新的具有临床价值的药物的方法。
关键词:大黄酸;抗肿瘤;水溶性1引言大黄酸(RH)为天然蒽醌类衍生物的单体,主要分布于蓼科植物中,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根茎中含量尤为丰富。
其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调肾、泻下和健胃等药理作用。
因游离蒽醌类化合物极性小,仅能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试剂中[4],且因大黄酸刚性结构使其溶解性差而难溶于水[5],所以大黄酸的水溶性较差,导致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差,临床上大黄酸在肿瘤治疗中受到限制。
对大黄酸进行结构修饰改善其水溶性以增强药效,提高生物利用度十分重要。
2.大黄酸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往学者报道RH对黑素瘤、乳腺瘤、神经胶质瘤、艾氏腹水癌等有抑制作用,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不甚明了。
近年来随着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众多学者对RH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