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正值我国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放缓,加之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与出口遭遇一定打击,使得消费成为寄予厚望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今天,人们能够且愿意把一部分财富消费于个人文化修养、教育培训、旅游休闲等非物质需求方面,这些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是居民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所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反映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近年来这个现象日益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文化产业有投资小、产出高、资源消耗率低的特点,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重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时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能够提高居民的的文化水平,改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占广泛影响的几种主要文化产业(广播电视、电影、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版权引进和输出)的生产和消费数据的分析,以及其占国民经济的地位,研究二者的相关性等,从一个角度观察我国文化产业现状,辨析不足之处,找到可能的空间加大投入,以及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可能方面,更好地提供我国居民享受文化产品的环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占广泛影响的主要文化产品在我国的生产和消费状况,它们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和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关键问题:如何确定这几类文化产业与居民消费和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几方面数据入手(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电视节目播出情况、电影综合情况、图书出版情况、录像录音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情况、版权的引进和输出情况等),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是否可以构建有效描述二者关系的模型,模型的实际意义有多大。
写作提纲: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和主要矛盾出发,强调精神文化需求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地位,再联系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消费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研究成果或论述,做文化产业和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定性分析;结合国家层面上的近年来的经济指标和反映文化产业的数据,通过统计软件和统计方法,做定量分析;考察模型,给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足的方面,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把消费社会中文化生产与消费社会相联系,从理论高度进行批判,为消费社会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60年代,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用历史的、动态的视角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作了研究,其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作出了六阶段概括,包括传统社会、为起飞做准备、起飞阶段、成熟、公众消费和寻求生活质量。从中可以看出,六阶段的社会性质、物质前提和主导产业是不同的,发展势头是由低级到高级、由贫穷到富裕,生活需求是由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到服务的需要,再到精神需求和生活品质的追求。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到成熟的群众性消费阶段之后,自然而然地迎合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要。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现在罗斯托六阶段理论的后两个阶段,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推动经济继续发展的动力。
罗默的内生增长论提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刺激重点体现在四个维度上:资金、技术、人力和思维。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几百年来,前三者的的作用已经充分体现。思维,即新思维和思想,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的知识,不同于资金与技术,它拥有递增的边际生产率,而且具有外部效应,可使得公众获得规模经济。由于知识的这种特性可以减少企业成本,增加效益,外加超额利润的暂时性特征,企业必须不断更新。文化产业也是在传统知识的积累之上,利用不同行业的特征,对各种文化要素的重组和创造,实现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所以,罗默的理论认为,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地投入文化产业。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论文的研究计划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
5. 参考文献
[1] 国凤兰,刘庆志.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山东科技大学,2015(08)
[2] 魏祥迁.2010年~2015年我国文化消费研究述评与展望.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016-08-01
[3] 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