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人而言,连接入互联网显得方便容易,但是对于那些微型设备而言接入互联网非常困难。
为了让小设备可以接入互联网,coap协议被设计出来。
coap协议针对物联网设备资源受限的特点,即只有少量的内存空间和有限的计算能力,借鉴了http协议机制并简化了协议包格式,高效地实现了物联网设备之间通信。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课题关键问题在于coap协议与http协议的转化以及智能网关的设计,coap协议非常的小巧,最小的数据包仅为4字节。
http协议的传输层采用了tcp,coap协议的传输层使用udp;coap协议是http协议的简化版;coap协议和http协议一样使用请求/响应模型,拥有相同的方法。
智能网关主要完成三个任务,首先是收集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其次是执行数据协议转换;最后则是将协议转换后数据快速的发送到公共网络。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coap 协议:由于传感器网络中的设备运算能力的局限、存储能力的局限、电池容量的局限、网络带宽的局限,适用于物联网的应用层协议不再适用,所以相继出现了 lwm2m 协议、mqtt协议、coap 协议等;为了适应传统互联网的方式管理物联网设备,我们需要解决协议异构造成设备管理的不便、数据呈现的不方便的问题;受限设备种类繁多,集的数据更是五花八门,我们需要定义一定的传输格式,才能优雅的将数据呈现到 ui 上。
其中,于2010年成立的ietf 的 core 工作组制定了一种基于 rest框架的 coap 协议,这是一种为受限设备和网络制定的一种类似 http 协议的轻量级的应用层传输协议,coap 协议使用面向低功耗的、基于无线局域网的、ipv6 的网络层协议 6lowpan,coap 协议使用传输层协议 udp 协议,coap协议充分考虑到了受限设备的特点,具有支持多播、适应低功耗能力、适应低运算能力、解析速度快、报文头小、机制简单等好处。
coap 协议不仅仅是 http 协议的简化版本。
4. 研究方案
方案设计:1、学习http与coap协议。
协议的特点,相互联系,详解以及使用。
2、在树莓派上,实现协议转换的功能。
5. 工作计划
第1周:查找文献和翻译文献 第2周:撰写开题报告 第3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规划 第4周: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第5周:系统各模块的设计第6周:各模块程序测试第7周:软件功能验证第8周:系统的整合第9周:系统的测试和验证第10周:系统的实验数据收集第11周:规整毕设资料,撰写论文第12周:提交论文第13周:准备答辩第14周:毕设结束工作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