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相变材料,显示不同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温度、光线、压力、电场、磁场等外界刺激来触发,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们在可切换介质器件,通信,传感器和数据存储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晶体的相变(phasetransition)指的是在化学组成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压力和其他化学或物理因素的影响,使得晶体结构或者其宏观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的现象。
晶体的相变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的,有可逆和不可逆之分。
晶体的结构相变是一种对称性破缺的连续相变。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best-fit理论认为金属离子与冠醚大环腔径相比太大或太小都不能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只有二者相近时,才能形成稳定配合物。
当外界束缚如温度、压强、磁场等作连续变化时,出现不同成分或不同结构(包括原子,离子,或电子位置及其位移的改变),不同组织形态或不同性质的相,称为相变。
冠醚化合物有很多很特殊的物质,但他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与正离子配位形成配合物。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在目前已经设计和合成的含有冠醚单元的超分子凝胶中,大多与冠酸的主客体作用无关,大多数情况下冠醚单元仅仅作为成胶因子中的一个结构片段[1]。
最早的铁电效应是在1920年由法国人valasek在罗谢尔盐中发现的,这一发现揭开了研究铁电材料的序幕。
在1935年busch发现了磷酸二氢钾kh2po4简称kdp,其相对介电常数高达30,远远高于当时的其它材料。
4. 研究方案
学习有关分子铁电的知识,进行相关简单有机胺盐类化合物的结构的学习以及它们的介电性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主要是化合物的结构要理解细致到位,为后期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几种有机-无机杂化物的合成结晶均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学习有关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的知识,掌握相关合成、表征、数据处理、收集的方法,学会熟练使用相关仪器。
5. 工作计划
1月5日~1月18日完成任务书,了解熟悉自己的课题,完成外文翻译及开题报告,做论文实验的准备工作;1月8日~2月20日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学习预备知识;2月21日~4月1日购买实验所需材料,完成第一部分实验所需合成的材料;4月2日~4月3日准备毕业设计中期答辩工作;4月3日~5月1日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介电测量仪、XT-4双目显微熔点测试仪、变温X射线单晶衍射仪完成实验所需剩下的内容;5月2日~5月10日处理分析实验结果;5月10日~5月12日论文提交,进行查重;5月11日~5月13日总结毕业设计的几次实验,分析所的结果;5月13日~5月20日撰写毕业论文及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