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癌药物伏立诺他的合成研究开题报告

 2022-09-25 09:48:4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伏立诺他,英文名为vorinostat,化学名为N-羟基-N-苯基辛二酰胺。它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基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而使细胞周期停滞和/或细胞凋亡。它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治疗经两个全身治疗的方案后仍病情加重、持续和复发的具有明显皮肤侵犯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HDAC抑制剂。无效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结果表明伏立诺他对多种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其它肿瘤药联合用药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目前对其它肿瘤的治疗研究还在继续深入当中,这些结果表明伏立诺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于2012年7月25日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开创性的研究论文,证实伏立诺他能够清出病人体内潜伏的HIV病毒。破除HIV病毒的潜伏性只是治愈HIV病毒感染的第一步。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一)、课题关键问题

1、从原料开始到最终产物合成的路线是怎么安排的?对每一阶段的反应都要考虑不能给下一阶段的合成带来麻烦。

2、要考虑何种方式的成本最低、污染最小、毒副作用最小以及后续的纯化的方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简介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在皮肤上主要表现为覃样肉芽肿(mf)和sezary田叹综合征(ss)。覃样肉芽肿最初于1806年由法国人alert报告;1975年lutzner提出本病是一种t细胞淋巴瘤。临床不多见,近年来,渐有增加趋势。覃样肉芽肿据临床表现分为红斑期、斑块期和肿瘤期川。临床可以同时见到三期皮损,红斑期和斑块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典型的病理表现,病理上早期诊断尤其困难,多需要反复的活组织检查,有时要待病情进一步发展才能确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作为辅助手段,但多难以确定皮损的良恶性。检测t细胞基因克隆性重排的方法可以发现覃样肉芽肿患者皮损中的单克隆t细胞,虽然在一些炎症性皮肤病中也检测到了单克隆t细胞,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区分疾病的良恶性,能在疾病的早期发现或辅助诊断覃样肉芽肿。[1]

2.伏立诺他的简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本课题采用辛二酸在乙酸酐作用下分子内脱水生成辛二酸酐,与苯胺在乙酸乙酯中于0℃开环酰胺化得辛二酸单酰苯胺,再经甲醇酯化和盐酸羟胺胺解,得抗肿瘤药伏立诺他,总收率约65%。本合成路线相比较其他路线而言,反应条件简单,无需特别工具,产率相对较高,副产物或者杂质大多能被人体新陈代谢。

5. 工作计划

第1~2周: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第3周:撰写开题报告ppt准备演讲,外文文献翻译,做基本实验。

第4~8周:做实验,记录数据,处理讨论数据结果,准备期中小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