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代交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干道间距,住宅建设规划的空前发展,住宅层数因用地紧张而不断增高:城市交通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由于过分强调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使工作和居住地点分布不合理而越来越紧张:城市旧居住区改建的特殊性以及居住区自给自足的生活服务设施在经济上的低效益,因而出现了 居住区、综合居住区等多种规划组织形式。
综上所述,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今后还将随着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的原型来自邻里单位模式,不论是1950年代完整模仿邻里单位以及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还是1960年代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规划理论,亦或19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推行和成熟,居住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以及通过对三级结构的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本身并没有脱离邻里单位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方式,即以一个小学的服务人口限定居住空间的人口规模,以公共设施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用地规模,小区内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能;小区内呈等级化的组织结构等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近年来,国家居住区建设突飞猛进,开发商的建设热情很高,房地产遍地开发。
另外,随着经济适用房、保障房建设力度的加大,也极大的改善了我国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由于居住区的过快发展,使得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居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布局不合理、绿化水平低,人居环境差,容积率过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居住区的质量,不利于城市居住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
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
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研究方案
该设计方案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坚持平衡生态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进行设计、组织,使居住区内的物质、能源实现有秩序地使用,从而使建筑环境实现高效率、低消耗、无污染、生态得到平衡,把人、自然和建筑和谐统一起来。
5. 工作计划
第1周第2周(2022年3月2日至3月13日):修改完善住宅群组团规划设计方案、住宅楼单体设计方案;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在第2周(2022年3月13日)前完成并上传系统。
第3周第5周(2022年3月16日至4月3日):放大平面、立面、剖面设计,交图。
第6周(2022年4月6日至10日):楼梯大样设计、外墙大样设计,交图。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