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作时长与城镇生活质量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15 09:16:3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安全、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而农民工作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群体, 研究他们的城镇生活质量对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民工的超时劳动问题非常突出,农民工群体普遍存在超时工作的现象,日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占64.4%,周工作时长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78.4%。这就导致了虽然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在逐年上升,但是工资率却依然很低,因为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总的工资除以工作时长,农民工的工资在增长而他们的工作时间也在变长,每小时分摊到的工资水平并没有提高。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镇务工,他们的一切生活起居都主要依靠他们的工资,过低的工资率和超长工作时长就会导致较差的生活质量。又因为,改善农民工城镇生活质量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追根溯源,这也就是本文的主要目的:研究农民工工作时长对其城镇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回答其必要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分析角度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文不是单纯研究农民工工作时长与其城镇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而是引入中介变量工资率,研究工作时长如何通过影响工资率进而对农民工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回答为改善农民工的城镇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讲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二是,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评估农民工的城镇生活质量,从而判断回答农民工生活质量各方面的变化及总体呈现的趋势。三是,如何改善农民工超时劳动现象普遍存在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阐述农民工超时劳动的现状和对其城镇生活质量的影响,给出假设;第三部分引入中介变量工资率建立mediation模型并阐明其间的逻辑链条。由于农民工工作时长是通过影响小时工资进而影响城镇生活质量,所以工资率与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关系也需要纳入逻辑框架中。第四部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其随着工作时长和工资率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及趋势。第五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对如何从改善农民工超时劳动现状的角度,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提出对策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2020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9077万人,比上年增长0.8%。逐年攀升的农民工数量意味着城市对于农村人来说还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更高的收入水平促使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民工不仅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群体,而且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不仅关乎到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还关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目标(李国正等,2017)。工资低、福利待遇差、劳动时间长,是中国农民工长期以来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甘满堂,2020)。然而超时劳动的危害不仅限于影响农民工身心健康,它还会对农民工产生一系列“负向激励”,比如,会降低农民工学技术的意愿、延缓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新的发展理念落实不到位等等。而这些“负向激励”又会不断传导,从物质、精神各方面影响到农民工的城镇生活质量,从长远看还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歆远,2017)。国内外关于工人超时劳动的文献虽然很多,但他们侧重的是超时劳动危害分析、影响因素分析或解决对策,并没有关于农民工工作时长与其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而这就是本文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为本文提供了开阔的研究空间。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研究目的:通过引入中介变量工资率研究农民工工作时长与其城镇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回答其重要性。

  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总结农民工工作时长的现状,联系其生活质量现状给出一个两者间的关系假设;阐明清楚为什么引入中介变量并使用mediation模型的原因;评价分析农民工城镇生活质量;从农民工工作时长看,改善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对策。

  3.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综合评价法,文献查询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郭艳.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n]. 山西日报,2020-12-05(004).

    [2]孟晓倩.“十四五”时期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在质量[j].决策与信息,2020(12):28-29.

    [3]郭凤鸣.农民工过度劳动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20,42(05):98-1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