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其目的在于增加经营收入,提高资金运用效率,规范业务审批程序,建立完整的评审追责体系。目前我国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统一的、权威性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因此内部控制基础较英美加拿大薄弱。(2)现有的内部控制目标未能体现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内部控制目标单一,社会责任考虑不足。(3)我国对内部控制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 总的来说,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国有企业里,党管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远远低于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要求。为此,在财务部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为准则,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建立完善流畅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断顺应市场经济状况变化而变化,是我国企业长远而迫切的需求。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以华光股份内部控制建设为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再通过关键分析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各项因素,最后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意见措施。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由于文字所限,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8号准则,从这18项内部控制要求中,着重选择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1) 资金管理:企业是否能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科学确定投融资目标和规划,完善严格的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等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资金活动的集中归口管理,明确筹资、投资、营运等各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岗位分离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评价资金活动情况,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
(1)萌芽期:15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为内部牵制阶段。该时期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2)成长期: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初为内部控制制度阶段。有权威机构给内部控制下出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几经修改,完成时间塑造和理论完善两大使命。(3)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为内部控制结构阶段。(4)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旧的coso报告(要素五分法)coso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它们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其模型表示.(5)最新成果:全面风险管理。国内:
1.从发表时间来看,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二十世纪初期几年。这可能要基于美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几宗大的财务丑闻和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反思而推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范,所以在对美国财务丑闻的分析研究和出台政策的剖析的文章就层出不穷。 2.从论述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有以下几个角度的探讨:(1)内部控制的概念的探讨。(2)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3)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2月: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或调整选题;
2.2022年1月: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3.2022年2-3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论文等文献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状况、成果、观点,并进行文献综述,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5.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财政部.2012,11,29.
[2] 2016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
[3]张庆龙.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与改革建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