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日益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保障事业也得到了较好发展。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重要部分,被认为是保障民生的#8220;最后一道防线#8221;。
我国已经设立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问题我国现行的城市社会救助制度需要转型。
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前提统合给予医疗、失业、五保供养救助等的救助制度体系弊端日益凸显。
城市困难家庭分类救助亟待优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关于困难家庭面临的问题,萨诺(sano)认为贫困的生活环境会影响小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珍妮特(janet m)认为贫困人口越来越多,住房成为问题。
利特曼(litman t j)和罗宾斯(robins l s)认为贫困人群需要医疗救助。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2.2022年2月1日前--完成初稿3.2022年3月30日前--完成外文文献翻译4.2022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5. 参考文献
[1]民政部发布《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6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门户网站,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406/201406006544.shtml[2]唐钧. 城乡低保制度:历史、现状与前瞻[J]. 红旗文稿,2005,(18):14-17.[3]Sano,Yoshie.The kids Still Come First:Creating Family Stability during Partenershiplnstability in rural,Low-Income Families,Journal of Family Issues,v33n7 p942-965 Jul 2012.24 pp[4]Fitchen ,Janet M.On the Edge of homelessness:Rural Poverty and Housing Insecurity.Rural Sociology》 1992 , 57 (2) :173-193[5]Litman T J , Robins L S . Health Politics and Policy [ M ] . NewYork : Delm ar Publis her s, 1991.[6]Moser C. The asset vulnerability framework: Reassessing urban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World Development, 1998 , 26 (1) :1-19[7]Jeounghee Kim.Barriers to work among poor families:health limitations,family structure and lack of job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Policy Practice , 2009 , 8 (4) :317-334[8]Sherraden M.Rethinking Social Welfare: Toward Assets. Social Policy , 1988 , 18 (3) :37-43[9]阿玛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5-24[10] M Ravallion. Miss-targeted or miss-measured?. 《Economics Letters》 , 2008 , 100 (1) :9-12[11]Asaju,Kayode.Human Capti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Nigeria:A Symbiotic Overiew,Oline Submission .15pp[12]李实,John Knight.中国城市的三种贫困类型. [M]经济研究, 2002( 10) .[13]林闽钢,梁誉,刘璐婵. 中国贫困家庭类型、需求和服务支持研究--基于#8220;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8221;项目的调查[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16(03):3-11 2.[14]林闽钢. 缓解城市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的政策体系[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3):15-19.[15]李迎生,韩央迪,肖一帆,张宁. 超越统合救助模型:城市低保制度改革中的分类救助问题研究[J]. 学海,2007,(02):114-122.17[16]高云虹.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制度成因[J]. 经济问题探索,2009,(06):57-62.[17]张宏军. 弱势群体#8220;教育致贫#8221;及其规制[J]. 长白学刊,2010,(02):129-132.[18]李志明.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研究:权利界定、目标设计与政策建议[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6):62-66.[19]王德文,蔡昉.收入转移对中国城市贫困与收入分配的影响[J]. 开放导报,2005,(06):5-14 1.[20]赵文聘,冯光娣.城市困难家庭就业社会政策研究[J]. 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08):30-34.[21]李瑞林,.李正升.中国转轨过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16,1:108-11123[22]韩玲和赵司嘉 构建城市低保分类救助模式--对吉林市长虹社区的个案研究[23]刘喜堂. 当前我国城市低保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J]. 社会保障研究,2009,(04):55-61.[24]刘慧琼. 自助式社会救助模式研究[J]. 岭南学刊,2015,(01):114-119.[25]郭健美,邢洁.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机制的设计与完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08):40-42. [26]李义波. 城市困难群体救助需求研究--以南京市W区慈善超市制度为例[J]. 调研世界,2010,(12):17-19. [27]李诗伟. 进一步健全城市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J]. 政策,2008,(03):44-45.[28]赵丽杰. 城市低保边缘群体救助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29]许艳艳. 中国城镇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30]Eardley. T,Bradshaw.J and Ditch .J,Gough. I .socialassistance in OECE countries.[M] .London: HMSO,1996.[31]Howell, F , 2001, Chapter 7 Social Assistance : Theoretical Background , In IOrt iz ( Ed) , Social Protec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sian Development Bank.[32]陈良瑾.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 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4.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