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已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与政府工作的一大重点。公平分配与缩小贫富差距,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安平稳定,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之一,被寄予改善民生的重大期望。因此,研究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遵从群众呼吁,已将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调整了三次,其中于2011年将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调高为每月3500元;并适当调整了超额累进税率的级数与级距。然而这些调整却并不被认为起到了期望效果。
论文将以浙江省城镇居民为例,运用大量实证分析,以MT指数、纳税比重、平均税率、税收累进程度、税收流失规模等方面,来分析浙江省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影响途径及程度,以期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实际调节作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寻找其存在的缺陷,寻求我国个人所得税进一步改善的可行之道。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不仅成为我国社会转型中急需突破的瓶颈问题,也是切实关系民生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文章以浙江省城镇居民为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衡量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方法主要有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基尼系数两种。国外学者较多地利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实证验证。Pigou最早运用平均税率累进性和边际税率累进性考察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Musgrave和Thin(1948)、Pechman和Okner(1974)等认为,最常用的分析工具是洛伦兹曲线以及从中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一般采用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基尼系数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或比率来测量税收再分配效应。Steuerle和Hartzmark(1981)分析了美国1947年至1979年间联邦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认为非应税所得、税收抵免和税率水平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Richard M.Bird 和Eric M.Zult等学者通过测算基尼系数,实证研究个人所得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力度。
国内的学者对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存在着不同观点。李延辉、王碧珍(2009)运用#8220;万分法#8221;实证研究了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前后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表明个人所得税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是从较强逆向调节转向正向调节的。彭海艳(2008)、王少国和李伟(2009)采用收入来源基尼系数分解法,指出个人所得税制度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具有调节作用,但作用有限。张世伟和万相昱(2008)采用微观模拟模型,发现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实施没有起到明显降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胡汉军和刘穷志(2009)对中国居民收入不均等的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全面检验,指出个人所得税政策工具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均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潘雷驰(2009)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强度与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现象。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概述。
5. 参考文献
[1]彭海艳.我国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及累进性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1(3)
[2]何辉,李玲,张清.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基于1995-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调查数据[j].财经论丛,2014(2)
[3]黄凤羽,王一如.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调节效应研究[j]. 税制改革,2012(8)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