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困扰大多数城市发展的普遍问题。而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作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促进交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增强城市功能、统筹城乡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却还有待提高,准点率低、乘客等车时间不稳定、车内太过拥挤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公交的吸引力。另外,如果公交线路出现“串车”或“大间隔”的现象,将降低整条公交线路的运营效率并且增加运营成本,从而降低运营者的收益。因此,研究公交线路的到达间隔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苏州市355路公交线路为例,对公交线路的到达间隔可靠性进行研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研究目标
本文的总体研究目标是以苏州市355路公交线路为例,研究公交到达间隔可靠性的概念、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措施,具体如下:
(1)提出公交到达间隔可靠性的概念以及量化评价指标与方法。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研究方法
(1)数理统计法
从公交公司获取355路公交车辆的自动定位数据、基本运营特征数据,进行数据提取,运用概率统计法,通过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数据的相关规律。
4. 参考文献
[1]杜雨威.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2]宋晓梅.常规公交网络运行可靠性多层次评价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亓秀贞.常规公交高峰时段运行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02-22~2022-03-04(第一周)文献资料收集、初步阅读;
(2)2022-03-05~2022-03-11(第二周至第三周)文献精读、撰写开题报告;
(3)2022-03-14~2022-03-18(第四周)开题报告修改及开题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