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英语的发展要要在英语课程中得到反映,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万事贵乎始,一节英语课堂成功与否,导入是关键。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优秀的导入环节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集中,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紧跟老师的点播和指引,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能够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愿意去思考、去理解更多深层次的理念和知识。
针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节的导入部分,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过多种研究分析。早在20世纪70年代,c.turney(1975)等人就提出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多种功能:引起注意,激起动机,构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建立联系,他认为英语语言的学习要和一定的背景知识相联系。burns(1982)也指出,引起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随后,有学者(gower.r s.walter,1983)提出要将课堂导入与多种方式方法相结合,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较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的未知与已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心理学家奥苏泊尔(d.p.ausubel, 1960)则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指出教学的组织应当遵循“逐渐分化”和“整体协调”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即“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课堂伊始教师的引导性材料,相当于是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20世纪末,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1978)提出二语习得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他认为,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 ,其必备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 ,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导入环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就起着这样一种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作用,为接下来的课堂内容做一定的输入准备。学习者所接触的可理解输入的量以及他们的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会产生重要影响,导入部分的缺失影响学生的情感,而情感最终影响语言习得的效果。
国内的针对英语课堂导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分析和处理上。很多学者(李梦艳,2010;何方裕,2018;陈晓,2008)认为目前国内英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即导入学习喧宾夺主、导入学习偏离了重点、导入学习方式的陈旧和统一化。究其主要原因,陈红(2018:262)认为主要有两点:一、当下初中英语教学依然以传统教学为主,注重学生分数的拔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培养;二、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创新中,英语教师热情不高,再叫续重依然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对英语导入式教学缺乏理解,因此对导入时教学普及度还有待提高。为了改善这样一种英语课堂成为知识背诵与记忆的主场地、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现状,何方裕(2018:35-36)提出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要依靠三个原则:一、设置情景,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二、根据学生认知,设计生活化提问,在导入中导出活力,建立概念框架;三、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巧妙运用适宜的导入方法。同时,李明江(2018.5:169-170)认为,导入设计要兼具目的性、连贯性、新颖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够发挥课堂导入环节活跃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作用。陆冰霞(2018.11:10-11)在教法探究中提到了导入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她认为导入环节要重视“四结合”,即英语词汇教学和游戏导入的结合、情景导入和英语口语教学的结合、多媒体导入和语系教学相结合、名著导入和英语写作的结合,该说法的提出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迈出的一大步。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对于国内英语课堂导入现状的研究分析,导入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对于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首先,本课题意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分析研究中小学课堂目前导入状况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教学设施水平和条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改善实施方案;最后会对课题的主要部分进行一个大概的总结,并对未来国内英语课堂的导入状况做一个简要的预测分析。
本课题研究设计的目的即是针对英语教师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做以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文献综述
2. 中学英语课堂导入部分的作用和指导意义
4. 参考文献
[1]burns r b.self-concept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m]. lond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82
[2]gower r, walters. teaching practice handbook[m]. london: heinemann, 1983.
[3]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press, 198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 in Two Ways开题报告
- 《白鹿原》中的地域文化英译看中国文化走出去开题报告
- 论球类运动新闻翻译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开题报告
- 法律文本英译中法律文化自信的塑造Establishment of Legal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开题报告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开题报告
- 英文歌曲翻译中的文化适应English Songs Translation—From Acculturation Theory Perspective开题报告
- 小说《荒野的呼唤》的标题内涵解读Reading of the Titles Implications in the Novel The Call of The Wild开题报告
- 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长句英译研究开题报告
- A Thematic Analysis of Oxford English (Shanghai Version) for Grade Seven Based on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