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生物学家说同性恋就是不受异性所吸引,而受同性所吸引,并对通行产生性吸引。有些人认为同性恋是外来的,是那些西方传过来的,其实不然,若听过汉哀帝和董贤的故事,那就一定不陌生断袖的含义,欧洲历史上一些皇室贵族也有过男宠的记载,有的男子天生生得俊俏,被王室贵族收为侍从以供自己玩乐。古希腊认为男性是几乎完美的造物,也是更加理想的爱情对象。特别是那些举止优雅,有文化修养的男子,将精神享受视为高于一切,他们更喜欢那些年轻的男子,既有女孩儿的腼腆、光滑的皮肤,又有男子气概,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正是吸引着这些中年男子们,这种爱超出了纯生理的范畴。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爱情只存在于同性之间,而异性婚姻制度只不过是为了社会建构,我们俗常所见的柏拉图式爱情都是小说里形容男女之间精神上的相爱和高度融合,只不过是断章取义,因为社会不认同同性恋。
随着同志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同志大胆地公开自己的身份,当然,这种公开分为社会关系层面和家庭关系层面,中国‘五伦’中有三个是家庭关系,影响同志出柜抉择的最重要因素不仅是社会舆论或是职业歧视,更多是家庭因素。有少数人同时向社会和家庭公开自己的身份,而那些只是在同性恋关系人群里承认身份的人,也许一直处于矛盾和犹豫中。该不该向自己的家庭坦白身份?
《gs》杂志中对同志的调查显示,年龄越大,出柜的想法越小,那些年龄在25左右的同志更有出柜的想法。年龄稍大的同志则会考虑到自己出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比如被迫出柜,也就是在情况比较复杂时,比如:父母逼婚、同伴或亲友向自己的双亲“告密”等等。迫使当事人将自己的同志身份公开。当然,造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早在08年6月28日,吴幼坚与同志阿强等人发起创立了首家以同性恋者及其亲友为服务主题的公益组织,同性恋亲友会,旨在为同志及其亲属提供关怀和咨询帮助,至今已经在全国多个地区组成了亲友恳谈会互助小组。从最开始的为数不多的几人到已经遍及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小组,时隔七年,yy热线正式创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早就预示着信息多元化的将来,网络为各个群体提供了发声的平台,许多父母都是从网络资料开始了解同性恋文化的。线上线下的互动沟通为众多苦愁是否要隐藏自己同志身份的同性恋者及其家属提供了诉说和释放的平台。当然,有的是被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亲友“请”过来的,那些积极正面的对同性恋持有较高“觉悟”的父母还是占少数。对于那些还在自我认同和是否要出柜中挣扎的同志来说,无疑是对精力的消耗,拖得越久也越复杂,对于那些亲子关系本来就紧张的同志来说,出柜就更难以启齿。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人们情感颇为丰富并追求精神真理,同志群体出现在公众面前。同性恋只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种病,他们有正常的情感依恋只是对象是同性,但这种感情是与传统婚恋观念背道而驰,对此表示反对的人也大有存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我以中国家庭本位的传统思想为预设——孝为先,来探讨同性恋的出柜问题。虽然同性恋在不断被公众认识和接受,但是仍属于亚文化,他们更倾向于隐蔽自己的身份和生活,对于那些缺少社会支持的人来说要承受的是孤独和自责,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有的可能一直隐藏自己的身份,有的可能接受了所谓的治疗并在形同虚设的婚姻关系里挣扎,这是自我认同的混乱。通过调查研究,哪些因素影响着同志的家庭出柜?
研究同志的发展历史以及成因,主要是通过查阅历年的同性恋史实来了解同性恋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以及公众的态度,以便更好的了解同性恋在中国处境的变化,在此也提出疑问同性恋在当代文化下有着哪些状态或者是哪些变化趋势?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作为一个成年人,最终都会面临结婚生子的压力。对于同性恋来说,他们要面对的不只是结婚生子,更是对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挑战,一边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一边又是承担传承的责任。他们会问自己是否应该结婚?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和过往历史资料研究。
主要是深入到研究对象的日常交往生活中,和他们交流,包括他们的经历和对出柜相关的看法。采用半结构式的访谈技巧获得相关信息。
研究对象:广州智同中心的同志志愿者。
4. 参考文献
[1]《同性恋亚文化》——李银河1998年1月第一版(今日中国出版社)
[2]家庭出柜:影响因素及其文化阐释——王晴锋2014年第三期(广东社会科学)
[3]同性恋的出柜与家庭本位的纠结——景军(青年研究)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准备阶段:
时间:2022年12月底——2022年1月初
内容:论文题目的确定;撰写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翻阅相关文献和书籍;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