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围观的伦理审视开题报告

 2022-05-01 21:42:1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互联网的普及,公民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关注与参与,扩展了社会的公共空间。

互联网以开放性、同步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得社会中发生的公共事件、公众人物成为网络公共空间关注的焦点,网民积极关注、转发、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参与讨论,形成网络的道德评价,网络围观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一大热点现象。

网络围观,一方面,网络监督促进了政治权力与司法运行的透明化,公民的知情权与表达权得到更充分地表达,朴素的正义感促使网民作出道德评价,惩恶扬善,扶恶制强,另一方面也有公民的非理性情绪宣泄、网络水军的围攻、网络暴力的实施、人肉搜索,严重干预了司法审判,侵犯公民的隐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应解决如下问题:1)网络围观的概念界定、特征2)网络围观在当代中国的伦理意义3)当前中国网络围观产生的主要伦理问题4)关于网络围观的价值规范(2)预期目标通过对网络围观现象的深入研究,客观描述当下中国网络围观的现状,既看到网络围观对推动我国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又能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伦理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价值规范,为我国互联网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指导。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有关的中英文文献资料,描绘新媒体的特点及对民主和人际关系、隐私的影响。

归纳法:统计关于网络围观的各种利与弊,归纳网络围观的伦理意义。

(2)研究步骤第一步:选定主题,确定方向第二步:搜集资料,查阅文献第三步:整理资料,撰写综述第四步:深入思考,分析论证第五步:概括总结,撰写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伦理学导论》 2、《自我、他人与道德 》3、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ral philosophy 论文: 1、《公民社会视角下网络围观的规范发展研究》 2、《基于网民心理分析的网络集群行为及应对》 3、《网络围观的特点、问题及其完善》 4、《论网络围观的伦理意蕴》5、《网络围观现象的研究》 6、《从伦理道德视角解析人肉搜索》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七学期7-9周,思考论文题目。

(2)第七学期10-12周,完成论文选题。

(3)第七学期10-17周,搜集资料,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研读,与老师商讨初步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