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林格伦作为20世纪“世界童话三座巍峨的高峰”之一,为孩子们写了上百种儿童读物,其中80多部是童话、小说、故事,并获得过各种荣誉和奖励,对创造20世纪中旬的瑞典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对于像林格伦这样名声斐然、著作甚丰的儿童文学作家,有关于她的研究应该相当丰富,然而经过我对学术资料库的搜索,发现结果并非如此,主要研究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分析林格伦童话作品中人物形象,主要讨论的是其作品中与传统童话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创新之处。如王珊的《长袜子皮皮中的另类儿童形象分析》,皮皮以其独特的个性、奇特的出场方式、特别的外貌成为了新一类儿童的代表,从中让人得到了快乐是儿童的成长之源、儿童的天性需要张扬和释放的启示;冯海的《从长袜子皮皮到小飞人卡尔松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童话的两次飞跃》,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系列往往被视为对传统儿童观的超越,而“小飞人卡尔松”系列的意义往往被忽略,“卡尔松”形象标志着林格伦童话的第二次突破和飞跃,不仅使孩子还原成孩子,还帮助成人获得释放之路,让儿童与成人在童心交流中彼此接纳,和谐相融。还有一部分主要研究把林格伦作品中的儿童形象作为“顽童”的代表,如方钰瑜的《阅读顽童的意义——以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为例》中,从顽童形象的审美内涵美学意义入手,认为在顽童各种顽皮行为的具体表现中蕴含着顽童形象的独特内涵,他们是反传统的顽童形象,是对传统好孩子形象的颠覆,展现了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和喜剧性,同时热闹的淘气背后也传达出一种温情。阅读顽童对于成人和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回归童年的感觉,在获得心灵的依托和慰藉的同时也加深他们对自己和对儿童的认识,更加理解和包容童年。儿童在阅读顽童的过程中,不仅得到游戏的快乐,自我的认同,被理解的关系,梦想实现的满足,获得了审美的愉悦,也得到了成长,以其自由本质表达了儿童内在生命哲学,表达了人类自由的外来指向。
第二,对林格伦童话中所表现的游戏性和狂欢精神的研究。如吴海超的《论林格伦童话的游戏性》,从人物形象的游戏性、情节的游戏性、语言的游戏性三个方面展开阐释其童话的游戏性,认为林格伦童话强烈的游戏性在于契合了快乐原则、幻想原则和自由主体原则,并对林格伦童话的游戏性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实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局限的儿童提供了种补偿。如肖遥的《论林格伦童话的狂欢精神》,从美学的角度对林格伦童话进行研究,用狂欢理论对林格伦作品进行审美关照和美学分析。彭应翃的《现实困境中的童心张扬——论《长袜子皮皮》的狂欢化精神》中,认为在林格伦的作品中不论是人人平等的场景,还是出离成规的语言,抑或正反同体的游戏形式,实际上都具有共同的审美与价值取向,那就是以轻松幽默的欢乐传达反传统、反教条、反权威的希冀。而这种寓庄于谐的方式正是古老的民间诙谐文化的产物,亦是文学的狂欢化精神的精髓所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一)对“儿童文学的现代性”进行界定。
美学上的现代性的重要内容就是借审美对高度现代化的当前社会进行批判,它所承担的独特功能就是“不断地对社会现代化及其问题提出反思和批判,为我们提供了工具理性支配原则之外的‘另类’可能性。而哲学上的现代性就是指哲学强烈关注人类命运、及时追踪现实变化的存在样态,就是哲学的现实性、真实性。基于以上理论,来界定林格伦儿童文学的现代性是在有真实的情感、人物和故事本质的真实的基础上,回到儿童本位,尊重儿童独特的个性,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荒诞的审美情趣、强烈的游戏精神展现的现代风貌。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仔细阅读林格伦儿童文学的代表作《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小飞人卡尔松》、《米欧,我的米欧》、《狮心兄弟》、《绿林女儿》等。
2、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林格伦作品与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不同,并从人物形象、政治背景、情节线索、作品主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4. 参考文献
[1].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2].韦苇.外国童话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2022年1月 搜集资料,确定论文选题。
2022年2月—3月 完成开题报告、论文提纲。
2022年3月—4月 完成论文初稿(4月底进行中期检查)。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