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语文学科自1904年学科独立以来,因其本身的复杂性与人们对语文教育规律认识的局限性,长期限于“经验”、“模糊”的困境,造成了人们对教材观的认识模糊片面的状况。多年间,我国的学者也在不断尝试科学化改造语文学科。教材作为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者们争相研究探讨的部分之一。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选的供教学用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材料。“教材观”是人们对教材性质、教材价值取向、教材内容、教材编辑等问题的基本看法。教材观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教材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对语文教学的认识。确立科学的语文教材观,既是语文教学理论的需要,又是语文教学实践的需要。解决好语文教材观问题,是我们认识语文教学原理,制定跨世纪语文教育发展战略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之一。黎锦熙先生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研究其教材观中的的部分内容可以使我们对中小学语文教材有更深刻的认知,对现如今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与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黎锦熙先生中小学语文教材编排、分类与内容研究
(一)黎锦熙先生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是对黎锦熙中小学语文教材观的分析研究,主要从黎锦熙先生中小学语文教材编排、分类与内容研究、近现代中小学国文教材编写与改革的理论及其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黎锦熙中小学语文教材观的内容与理论进行基本的阐述,在了解黎锦熙先生本人观点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相关研究,分析黎锦熙中小学语文教材观的特点与影响,以及其中可供现代教材编者参考的内容。
4. 参考文献
[1]吴婧.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
[2]毕琳琳.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 |
[3]孙德金.传统语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基础——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06):90-97. |
[4]史晖.黎锦熙语文教材观论析[J].教育评论,2004(04):78-81. |
[5]朱志平,马思宇.“句本位”观与基础阶段汉语教学——写于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J].武陵学刊,2010,35(05):130-135. |
[6]张哲英. 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 |
[7]黎泽渝.黎锦熙先生年谱[J].汉字文化,1995(02):55-62. |
[8]黎锦熙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6(03):64-68. |
[9]安瑞美,曹洪顺.试述黎锦熙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思想[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3):52-54. |
[10]林玉山.论黎锦熙的语法思想[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03):1-5. |
[11]俞越龙.论黎锦熙的语文教学改革思想——读《新国文教学法》札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1):130-133. |
[12]曹洪顺.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先驱──黎锦熙[J].中学语文教学,2001(08):58-61. |
[13]王锳.黎锦熙先生论近代汉语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8(04):54-56. |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月——2022.12月确定选题22022.1月——2022.2月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32022.2——2022.3完成开题报告42022.3——2022.4完成论文提纲62022.4——2022.5完成论文初稿72022.5.1——2022.5.20完成论文修改稿82022.5.21——2022.6.1完成论文定稿92022.6.1——2022.6.10准备论文答辩102022.6.10——2022.6.20论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