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家庭随迁子女的生活适应与教育策略开题报告

 2022-04-25 20:06: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入城市,从而衍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53亿。这意味着,不到6个人中就有1人属于流动人口。受此影响,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也已成为家庭的常规模式,流动家庭的比例达到17.2%,随迁子女日常生活存在着“城市融入困境”。

目前,学者们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角度对流动家庭随迁子女城市融入进行了许多具体的探讨, 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有学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由于教育财政体制过度分权,使流动家庭随迁子女得不到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制度是影响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最根本因素。也有学者提出建立社区教育协调模式,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以常住人口为服务对象的社区管理模式,将农民工及其子女纳入社区管理体制,使社区成为“随迁子女”融入城镇生活的重要载体。为此,国家出台了异地高考、积分入学、户籍制度改革等具体方案,从宏观层面给予政策支持。

综观以上关于流动家庭随迁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的研究,在内容上包含了流动家庭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不同方面。但从研究层次上来看,现有研究大多围绕宏观层面,笔者试图从个体与环境层面的互动出发,以苏州地区为例,研究苏州地区流动家庭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结合经验材料分析流动家庭随迁子女在家庭、同辈群体、学校与社区等方面的适应性和融合状况。

(1) 随迁子女的自我认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内在规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邱心玫、黄爱玲.促进流动儿童适应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建设[j].《教育评论》 2015年第2期.

2. 郭良春、姚远、杨变云. 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研究——对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个案调查[j].《青年研究》,2005年第2期.

3. 段凡.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武汉市某小学流动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为例[j]. 华中农业大学,20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1

2022. 10.7——2022.10.25

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

2

2022.10.28——2022.11.29

阅读资料,完成资料索引

3

2022.12.2——2022.1.3

指导老师录入系统,学生选题。

4

2022.1.4-------2022.3.2

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5

2022.3.3——2022.3.15

完成开题报告

6

2022.3.15——2022.3.19

完成论文提纲

7

2022.3.20——2022.4.18

完成论文初稿

8

2022.4.19——2022.5.6

完成论文修改稿

9

2022.5. 7——2022.5.25

交定稿(2份),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知网检测系统查重。

10

2022.5.25——2022.6.1

老师评阅论文(填报评阅教师评分表)、学生准备答辩

11

2022.6月

各系组织论文答辩,填报答辩评分表及答辩考核评议书

汇总上报毕业论文成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