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2013年10月10日,82岁高龄的爱丽丝门罗(AliceMunro)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加拿大历史上首次获此大奖的女性作家。诺贝尔奖委员会在评价门罗的创作时说,短篇小说一直掩映在长篇小说的光芒中,而门罗使这一艺术形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且在其精致的故事叙述中,透露出了简洁明快与心理现实主义的特征。 门罗自少女时代就开始写作,但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快乐影子之舞》1968年出版时,门罗已经37岁了。但正是这部小说集,把这位家庭主妇送上了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奖的领奖台,门罗从此声名鹊起,步入职业作家之列。1978年,门罗又以《你以为你是谁?》而再获总督奖。门罗此时已经蜚声加拿大。而在此后的20年中,她几乎每隔四年,就会出版一部短篇小说集。门罗的小说主要刊登在《纽约客》、《大西洋月刊》、《巴黎评论》这些著名的刊物上,然后结集出版。自1960年以来,她出版有15种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一本作品选集)。其作品曾经荣获美国书评家协会奖(1998)、三度荣获加拿大总督奖(1968,1978,1986)。2009年,门罗荣获布克国际终身成就奖。她的多部短篇小说还曾经被改编成影视剧。门罗的作品经常入选《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2012年,门罗的最新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出版,并称这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就此封笔。而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对爱丽丝门罗文学成就的最高的肯定。 国外评论界对于这样一位伟大而低调的主妇作家的研究开始较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予以关注,因此至今他们的研究范围较广,研究成果也较全面。而国内的门罗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 国内门罗研究: 国内学者的研究一向不倾向于短篇小说。1981年,门罗随首批加拿大作家代表团共七人,应中国作家协会邀请来华访问,她将此次中国之行写成一组题为《透过玉帘》的散文收录在回国后他们合写的《加华大:七人帮中国游记》,但直到2013年,这篇文章的译作才出现在《国家人文历史》。这是国外有关门罗研究成果的第一次翻译引进。1993年,简国儒发表了《TheOffice评析》,并对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进行了评析。是国内可查到的第一篇关于门罗小说的研究论文。1994年赵慧珍曾选译过一些短篇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加拿大女作家短篇小说选》上,2006年赵慧珍又在专著《加拿大英语女作家研究》中重点讨论了艾丽丝门罗及其作品。国内的一些文学刊物上也选译过门罗的一些短篇,但都没有形成专门的、大规模的翻译及研究。2000~2008年,也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但遗憾的是,研究的角度仍然比较狭窄,全面的也极少。直到2009年门罗以《逃离》获得布克国际终身成就奖,才由李文俊先生首次完整地翻译了门罗的小说集,这是门罗的小说第一次在中国翻译出版。并由此,国内门罗研究才慢慢慢升温,2009~2012年,学术期刊上关于门罗的论文占了将近70%。而2013年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就中国知网上的数据来看,2013~2014年这一年时间里,就有将近120篇门罗的相关论文发表。 纵观国内文学评论界对门罗作品的研究,批评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以女性主义文学为基础,关注门罗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命运分析。赵慧珍的《论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蒙罗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2002)简单介绍了艾丽丝蒙罗和她的作品,选其代表作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呈现出特定时代背景下强者不强,弱者不弱的女性形象。陈凤在《无法逃离的人生境遇艾丽丝门罗逃离中女性命运探析》(2010)中叙述了《逃离》中女性人物的经历,分析了作品中平凡女性的命运,反映了女性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挣扎,想要逃脱的心理。2.研究门罗小说的叙事特点。刘秀杰;何淼波的《艾丽丝蒙罗小说中的叙事结构》(2001)从抽象的叙事结构和具体的叙事结构两个方面探讨了门罗几部小说中的故事结构,认为对小说叙事结构的把握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内涵。郝明星在《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荨麻叙事策略分析》(2009)中探讨叙事结构创新给读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倒叙、插叙和补叙等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故事结构复杂化,人物形象在内聚焦的叙事手法中更加饱满。赵宁的《迷失在逃离与回归之间析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策略》(2011)认为,《逃离》对双线交错的叙事进程和停顿、重复、省略等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小说叙事节奏富于变化,并深化了故事的主题,赋予了作品丰富的艺术内涵。傅琼的《叙事文体学视阈下〈逃离〉中的叙述视角与人物话语分析》(2011)基于叙事文体学的理论框架,探讨了《逃离》的叙述视角及作品中人物的话语特点,从叙事及文体两个方面来解读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及其心理,视角颇为新颖。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小说的主题、写作风格、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评析。伊玲夏的《平淡是真评爱丽思芒罗短篇小说〈平坦之路〉》(2001)认为平淡是该短篇小说最突出的特点,作者将平淡的写作风格、平实直白的表达形式和平凡的故事内容和谐统一起来,寓深刻于平淡之中。林玉珍(2006)的《艾丽丝芒罗短篇小说的多重主题》较为全面地总结了门罗作品中所呈现的各种主题,如情感主题、生活主题、荒原主题和女性主题等。 国内门罗研究起步晚,加上译介资料匮乏,门罗的15部作品国内只有八部作品有译本。研究者们对门罗作品的认识比较肤浅,研究论题比较零散,整体性研究稀缺,至今尚无相关研究专著或评论集出版发行。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为主,且数量不多,有份量的评论较少。而论文又大多集中在对其小说集作粗线条的简要介绍或单个作品的解读剖析上,缺乏对门罗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的整体观照。另外,国内评论文章论及最多的是《逃离》,其次是《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和《荨麻子》。有些短篇小说集,如《我年轻时的朋友》、《木星的卫星》、《有件事我一直想告诉你》等中的篇目,鲜有人问津。而实际上,这些作品不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十分值得研究。而在叙事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对于门罗的叙事手法研究有很多篇,但都是针对一部作品进行研究,也还未有文章分析门罗创作过程中叙事技巧的改变和创新。像《逃离》、《荨麻子》等,有较多的关于叙事策略方面的分析,但是也只局限在这几部作品本身,没有涉及和其他作品,或者是和作者之间的关系的讨论。 国外门罗研究: 爱丽丝门罗在1968年、1978年和1986年接连获得总督奖,这引起了西方评论界极大的兴趣,相关的门罗研究也由此掀起热潮,研究专著也相继出版。路易斯麦肯德里克编撰的《可能的小说:艾丽丝门罗的叙事行为》(1983)以及朱迪思米勒主编的论文集《艾丽丝门罗的小说艺术:无法言说的言说(1984)概述了门罗最先出版的四部短篇小说集中关注的问题,为以后的门罗批评研究奠定了主要研究方向,拉开了门罗研究热的序幕。 纵观国外评论界对门罗小说的研究,批评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门罗的作品在叙事手法上一反传统小说线性叙事的模式,淡化故事情节,灵活采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段,变换叙述节奏,营造叙事悬念,增强了小说叙事的张力。《可能的小说:艾丽丝门罗的叙事行为》(1983)一书选编了九篇学术论文。探讨了门罗早期几部作品中的叙事手法、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如罗伯特撒克的《艾丽丝门罗小说的叙事辩证法》(1983)讨论了双重视角在门罗小说中的运用,并指出独特的倒叙手法是其小说艺术魅力的催化剂;约翰奥林奇的《艾丽丝门罗与时间迷宫》(1983)论述了门罗作品中叙事的发展变化:在创作初始阶段,门罗较多地采用传统第一人称的叙事技巧。随着创作艺术的成熟则逐渐尝试更多样及更复杂的叙述形式。科洛尔安豪威尔斯在《艾丽丝门罗》(1998)一书中考察分析了门罗的整个创作过程,得出这样的结论:门罗小说的主题始终未变,但其叙事手法却不断创新。沃尔特瑞托马丁和爱德华狄金森布洛杰特等评论家与其持相同观点。前者的专著《艾丽丝门罗:矛盾与排比》(1987)研究了门罗小说创作中所受到的影响,概述了其小说艺术的几个显著特征:主人公形象的典型性,叙事技巧的不断发展演进,矛盾与排比的辩证统一,具有夸张想像力的主题和结构模式;后者则在其论著《艾丽丝门罗》中提出了门罗小说叙事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故事的叙述者完全受作者控制,意义表达由作者独断设定;演进到第二阶段,门罗小说中的叙述者则向不可靠叙述者转变,并意识到其叙事的不确定性,叙述的可靠性逐渐削弱;到了第三阶段,文本中的所有人物均从属于叙述,为叙述服务。可见门罗的叙事手段的高明与成熟。而且国外学者对于门罗小说叙事方面的研究完备与深入的程度可见一斑。 其二,作为一位女性作家,门罗十分关注普通女性的生命体验。作品常以女性为主角,擅长攫取女性生命中的片段,来观照她们的生存状态,探寻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芭芭拉戈达德在论文《生命机体的继承者:艾丽丝门罗和女性审美》(1984)中以《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为例,讨论了女性主体性与女性欲望以及女性作家与文学成规的问题,为门罗女性主义研究的开山之作。 其三,文本与文本性研究是门罗研究的另一个焦点。詹姆士卡斯卡伦在其经典之作《另一个国度: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写作模式》(1993)中,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解读门罗的小说文本,声称其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背景、情节和主题的原型可追溯至但丁、莎士比亚以及米尔顿等文坛巨擘。原型批评模式为门罗小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寻找蓝胡子房间: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好女子之爱〉中的格林童话,哥特小说,圣经神话》(2000)一文中,麦库姆斯考察分析了各种文化和宗教对《好女子之爱》的影响,指出该短篇小说是改编自格林童话中的蓝胡子故事,并糅合了其他格林童话、哥特小说和圣经神话故事。 其四,一些学者研究了门罗生活的地域背景与其小说的关系。门罗在小说中创造的门罗王国,堪比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鲜明的地域特征构成了门罗作品的一大特色。布兰顿康伦在论文《门罗的仙境》(1978)中指出门罗的作品抓住了安大略农村小镇的特色。拉斯波瑞奇的《两性之舞: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艺术与性别》(1990),指出:门罗通过外部景观的描摹,呈现了女性主人公复杂隐秘的内在世界。于是,外部景观成为了主人公自我追寻精神之旅的恰当隐喻。 其五,门罗的小说大多带有自传性质,通过对小镇居民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异常真实地刻划了二十世纪中早期加拿大偏远小镇中普通百姓尤其是平凡女性的现实生活图景。一部分学者认为门罗的自传性体现在现实主义手法。乔治伍德考克在《生活的情节:艾丽丝门罗的现实主义》(1986)指出:门罗采用像蛋青画般的纪实手法来呈现故事的场景和人物。 综上来看,国外的门罗研究趋于完备,具有相当的规模、体系。有多部专著对其人其作做了综合、详实的介绍和评析,并有专题研究对门罗的小说进行了多视角、深层次的剖析。对于门罗的作品有相当多的研究角度和层次相较之下,国内的门罗研究不论广度和深度上都极为欠缺,仍处于待挖掘阶段。 研究的目的 爱丽丝门罗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又因其执着于短篇小说,更让人关注。门罗迄今为止已出版14部作品,多以女性为中心,聚焦于加拿大普通小镇的生活经验,探索普通女性复杂的心理与情感世界,在冷静、精致的叙事中,给读者带来阅读与心灵的震撼。国内外学者们对于门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地域情节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国内关于门罗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不多,或者是只局限于《逃离》、《荨麻子》等这几部作品。从一部作品观照门罗其他作品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试图从门罗的第一部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入手,探析爱丽丝门罗小说的叙事艺术,并从《快乐影子之舞》谈开,和其他的作品比较分析,做一个相对全面的研究。 研究的意义 国内的学者热衷于门罗的《逃离》、《荨麻子》等,对其他几篇鲜有人问津。《快乐影子之舞》发表于1968年,是门罗的成名作和处女作,历时15年写成,一举赢得加拿大最高文学奖项总督奖。《快乐影子之舞》收录的15个短篇故事里,门罗以非凡的视角观照平凡的生活,显示出足以成为经典作家的特质。作者将注意力投向平常人的欲望及遗憾,爱的欢愉与痛苦,以及逼仄生活中的绝望和负疚,让我们惊觉人心里共同的野心、恐惧和悲哀她用不平凡的视角创作平凡的生活和故事。但是国内门罗研究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缺乏对门罗处女作的叙事研究,也没有从单个作品观照门罗其他作品的研究。 所以本文从门罗的处女作《快乐影子之舞》入手,谈一谈该小说的叙事艺术。在《快乐影子之舞》单个小说集的叙事分析中,插入与门罗小说其他小说的比较分析,观照其他小说,看一看门罗在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的叙事手法上的改变或传承。国内学者还未关于门罗创作过程中叙事技巧的改变和创新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来填补这个空白。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国内外关于爱丽丝门罗小说的叙事艺术的研究有很多,我们已经知道国外的研究相当完备,而国内的有价值又全面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以门罗的处女作《快乐影子之舞》为主,通过和门罗其他小说作品的研究比较,试图较全面地探析门罗小说的叙事艺术。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研究: 第一部分: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有很多介绍一下具体叙事结构,分为倒叙结构、开放结构和对比结构,然后分别举例分析。门罗的小说通常都采用倒叙、插叙等这样的顺序写作以增强可读性。而倒叙、对比、开放三种叙事结构运用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使小说情节更跌宕起伏,出乎意料。 第二部分:叙事视角。门罗大部分作品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来讲述,通过回顾性视角和体验式视角自由切换,让读者身临其境,更真实的体验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感受。 第三部分:叙事手法。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门罗用隐喻的手法表现心理现实主义。门罗用象征、隐喻、讽刺等手法反映生活、环境的真实性,探测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同时又揭示记忆、心理、动机的相互关联及其复杂性。而在文本中分析这些手法时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情节都带有自传性的色彩。这就可以和门罗的生活经历相联系起来。通过和其他作品的比照分析,以期看出门罗的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以几十年的创作中叙事手段上的一些传承、改变甚至突破的方面。 第四部分:叙事语言。门罗用平平凡凡的文字记录平平淡淡的生活,展现芸芸众生像。小说的叙事语言不似悬疑小说那么惊心动魄,悬念重重。门罗的语言朴实无华,又十分精细。通常餐桌上有猪肉馅饼、香肠、煮牛肉和白菜卷,煎土豆或土豆泥,冬季暖房培育的芦根等蔬菜,还有生菜、奶油洋葱(少数较富裕的主妇或者不愿下厨的,可能会开一听豆荚或青豆罐头,当然面包、松饼、果酱等甜食和各种馅饼也是必不可少的。颇费笔墨描写餐桌上的食物,在门罗的小说里随处可见,但是很多短篇作家不愿意甚至不屑一顾的。门罗在平淡的生活细节上花了很多心思,她用简单的、朴实的语言,展现最真实的生活引发人们去思考平凡生活底下掩藏的具有启发性的事理。 预期目标 本次研究在研读门罗的所有作品以及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探讨爱丽丝门罗小说的叙事艺术。通过大量的举例研究以及作品之间的比较分析,归纳出门罗小说的独特性,为大家展现其无与伦比的叙事艺术的魅力。另国内学者还未有关于门罗创作过程中叙事技巧的改变和创新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来填补这个空白。 |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本的阅读与分析:爱丽丝门罗的小说国内只有八部作品有中文译本,首先就是要通读这八部作品,整理归纳出叙事手段上的一些特点。 (2)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很充足。详细阅读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文献,为本文提供依据。 研究步骤 (1)查阅和搜集相关资料,确定论文的角度并最终定题。 (2)与指导老师一同明确论文写作框架、思路,开始论文开题报告和初稿写作。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并最终定稿。 |
4. 参考文献
[1]张芳.《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艾丽丝门罗研究述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2). [2]简国儒.《TheOffice评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0:(2). [3]刘静.《国内艾丽斯门罗研究述评》.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 [4]伊玲夏.《平淡是真评爱丽思芒罗短篇小说平坦之路》[J].外国文学,2001:(2). [5]赵慧珍.《论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蒙罗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J].兰州大学学报,2002:(6). [6]周晓玲.《艾丽丝蒙萝一个好女子的爱中的阴性书写》[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7]周怡.《自我的呈现与超越评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脸》[J].外国文学,2011:(1). [8]陈晓明.《于细微处见小说艺术略谈门罗小说集逃离》.群言,2014:(1). [9]刘秀杰;何淼波.《艾丽丝蒙罗小说中的叙事结构》[J].求是学刊,2001:(4). [10]于洪颖;贾梦姗.《短篇女王艾丽丝门罗的苏格兰情结》.山花,2012:(12). [11]林玉珍.《艾丽丝芒罗短篇小说的多重主题》[J].世界文学评论,2006:(2). [12]温语晴.《艾丽丝门罗: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作家,2013:(22). [13]刘静.《国内艾丽丝门罗研究述评》.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 [14]《艾丽丝门罗的小说人生与小说世界》.山东文学,2013:(12). [15]宫萍.《苏格兰文化对爱丽丝门罗创作的影响》.安徽文学,2008:(11). [16]艾丽丝门罗.《快乐影子之舞》.张小意.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11). [17]周怡.《艾丽丝门罗:其人其作其思》.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1). [18]李欣泽.《假装读过爱丽丝门罗》.中国研究生,2013:(12). [19]刘曲.《探析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艺术》.电影评介,2013:(17). [20]郝明星.《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荨麻叙事策略分析》.才智,2009:(26). [21]王莹.《解读艾丽丝门罗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4:(2). [22]何淼波.《叙述含义小说语用分析新视角》[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7). [23]刘文.《神秘、寓言与顿悟:艾丽丝门罗小说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6). [24]林玉珍.《艾丽丝芒罗短篇小说的多重主题》[J].世界文学评论,2006:(2). [25]万威.《艾丽丝门罗石城远望叙事伦理研究》.作家,2011:(2). [26]叶蕾蕾;马雁.《颠覆女性失衡艾丽丝门罗我怎样遇到了我的丈夫之叙事策略分析》.现代语文,2013:(12). [27]柯倩婷;李昀等.《艾丽丝.门罗的小说艺术》.创作与评论,2014:(8). [28]张小宁.《艾丽丝.门罗国内研究评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9). [29]周怡.《从艾丽丝门罗看加拿大文学罗伯特撒克教授访谈录(英文)》.外国文学研究,2013:(4). [30]梁艳.《逃往何处艾丽丝门罗的逃离中的逃离主题探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1]赵国柱.《爱丽丝门罗的文学世界》.世界文化,2013:(11). [32]宫萍.《苏格兰文化对爱丽丝门罗创作的影响》.安徽文学,2008:(11). [33]爱丽丝门罗.1981中国纪行《透过玉帘》.赵庆庆.国家人文历史,2013:(21). [34]天行.《爱丽丝门罗及其创作简谈》.博览群书,2014:(2). [35]赵庆庆.《献给爱丽丝的玫瑰阿特伍德评门罗》.当代作家评论,2014:(2). [36]赵阿茹娜.《关于爱丽丝蒙罗短篇小说文化身份的探究》.文学教育,2014:(4). [37]李小莉.《阅读爱情爱丽丝蒙罗荨麻子的主题解读》.时代文学,2011:(04). [38]维克多拉姆拉什;刘春.《重新用眼睛去创造极微小的细节》.社会科学报,2014:(03-13). [39]姚燚.《精灵之舞,悦耳动听快乐影子之舞编辑手记》.出版广角,2014:(2). [40]查尔斯E.梅;金敏娜.《短篇小说的意义产生方式:以爱丽丝芒罗的激情为例》.叙事(中国版),2013:(00). [41]郑燕虹.《爱丽思蒙罗其人其作》.外国文学,2000:(1). [42]林小群.《对艾丽丝门罗逃离的后现代主义的解读》.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43]阿米莉娅迪法科;史国强.《照管者/护理者:爱丽丝门罗对关爱的另一种叙述》.当代作家评论,2014:(2). [44]李小莉.《品珍品之美:读爱丽丝蒙罗的荨麻子》.名作欣赏,2011:(27). [45]谭敏;赵宁.《迷失在逃离与回归之间析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策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6). [46]姜欣;时贵仁.《爱丽丝门罗小说的生态女性书写》.当代作家评论,2014:(2). [47]宣啸.《对艾丽丝门罗适合及爱的进程的功能文体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7). [48]周怡.《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加拿大性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5). [49]陈凤.《无法逃离的人生境遇艾丽斯门罗逃离中女性命运探析》.文学界(理论版)2010:(7). [50]李小玺.《加拿大女性文学中的早期女性形象以艾利斯门罗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为例》.飞天,2011:(8). |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4年第11周12周: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方向 2、2014年第12周2022年第1周: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3、2015年第1周第3周:指导务教师下达任书,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4、2015年第4周第5周: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2015年第5周第10周:完成论文初稿 6、2015年第10周第12周:完成论文修改稿 7、2015年第13周第15周:交定稿 8、2015年第1617周:学生准备答辩 9、2015年第17周第18周:完成论文答辩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