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教学开题报告

 2022-04-19 20:04: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较早提出“语感”或跟“语感”相类似的概念的学者有:夏丏尊、叶圣陶、沈仲九、朱光潜、吕叔湘等。 1924年夏丏尊在自己创办的春晖中学的校刊—《春晖半月刊》第30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这是“语感”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来。1940年叶圣陶先生在夏丏尊提出的语感概念的基础上将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扩大为“语言文字”,他指出:“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在这些著名的学者对语感产生了特别的关注以来,语感和语感教育的研究者对于语感的定义各有说辞,学者们站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对语感下定义,几乎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比如,从教学论的角度出发,李林珊的《语感训练的思考与做法》中认为语感是“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的、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观点强调了语感的经验色彩并且认为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从美学的角度来论说的,洪梅在《语感本质浅探》中提出“语感能力是一种操作者对语言艺术的审美能力。” 杨焕辉在《言语交际学》中也提及“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 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对语感的界定,指出了语感既有感性又不乏理性。王尚文在《语文教学错位现象》中提到:“主体的语感源于客体的言语,是客观的言语对象对人的语言器官长期雕琢的结果,是人的语言器官长期感受言语对象不断积淀的结晶,是言语这一对象在人身上对象化的实现。”这是高层次的从哲学角度对语感下的界定。以上表述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感下了定义,不同程度的揭示了语感的内涵。

鉴于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国内也早有许多学者对语感培养的策略进行了多种研究,也形成了以下几种主流观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结合了各学科学者的研究理论对语感下定义,概括提炼语感的特性。结合教育界学者和学科带头人的语感研究成果,探究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结合教学实践,从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层面来探究语感培养的方法。从对中学生的调查研究,探究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教学的现状,找出中学语文的语感教学开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笔者希望能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促进语文教学由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对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为对语言的品味。注重教师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结合当前语感教学的实施现状,提出有效促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推动语感教学的顺利前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 文献研究法

运用网络和图书搜索,收集和查阅相关文献,探讨语感一词的定义及语感教学的内涵。同时也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刘菊芳.《语感教学:语文教育新视角》[j].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2] 潘建军.《注重语感培养提高语文素质》[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07) [3] 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思考与做法》[j].《语文学习》,1990(09)

[4] 洪梅.《语感本质浅探》[j].《中学语文教学》,1993(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 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2月28日 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3.2022年2月至3月 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