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善堂作为一种民间慈善组织形式,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末清初,当时的统治者者执政无能,忧国之士们为重兴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在各地发动建立善会救济贫民、养育弃婴、收埋尸骸,在推动地方慈善活动的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新兴社会阶层与政权的合作关系。其后由于社会变迁,各地善堂逐渐没落,至今全国仅剩潮汕地区及潮人聚居地仍保留着这一民间慈善组织形式,它融合本土文化涅槃重生,其一脉相承的善堂文化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潮汕人民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近1万平方公里、4500万人口的潮汕地区,有近1000家大大小小的民间善堂,几乎每个村就有一个善堂。
汕头市存心善堂始建于1899年,其创始人赵进华奉敬宋大峰木雕像举办存心善堂,收埋遭受鼠疫而亡的流民贫民骸骨,同时,得到家乡绅商的支持,历时三年建成存心善堂。存心善堂既是地方建筑传统艺术的结晶,亦是潮汕地区至今现存最古老的、规模最大的、社会影响力最高民间慈善组织。改革开放以后,善堂恢复运营;21世纪以后,经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式批准,成为汕头市慈善总会分支机构,全称为“汕头慈善总会存心善堂福利会”。在善堂功能的现代变迁中,它吸收了西方慈善事业的经验,完善慈善精神的内核和慈善活动的流程,尤其是伴随国内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存心善堂在政府支持下,作为最早一批开展社会工作活动的组织,为善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论文围绕“新时代传统组织的生存发展策略”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明确本课题案例存心善堂的传统功能与现代变迁、对潮汕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上的深远影响。其次,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三,探析善堂的新分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作为汕头地区社会工作事业的领头羊,他们的成就与困境分别是什么。接着,将存心社工综援中心与现代一般社会工作机构在经费、资源、规范、监管、评估等方面进行对比。随后,通过以上对比,分析传统慈善组织中的社会工作发展的优点与缺陷。最后,就传统慈善组织中的社会工作发展困境提出解决对策。
通过对二者在规范程度、活动流程、资源来源、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了解在传统慈善组织这一场域中,发展社会工作所遇到的挫折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来改善问题,以此完成本项研究。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法:目前学界对中国慈善发展史以及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报告和资料,通过大量阅读这两类文献,能够了解汕头市存心善堂的传统功能、现代变迁;各学者结合实地情况对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的探究揭示了各地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发展策略,这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 访谈法:本研究针对不同的受访者制定了不同的访谈提纲,通过与访谈对象的半结构化访谈,了解机构的发展状况、遭遇的困境以及与政府的关系等问题,通过适当的引导、追问,了解真实的现实情况,对本研究有着直接的帮助;同时观察受访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活动,鉴别回答内容的真伪,洞察受访者的心理状态,以获得真实的论文内容。
4. 参考文献
[1]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时期的慈善组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7-67.
[2]张奇林等.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9-128.
[3]杨正军.潮汕民间慈善组织的传统功能及现代变迁[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3(10):55-61 9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8月:阅读论文、田野调查,实地考察两个社工机构并参与他们的社工活动
2、2022年1月:访问7位相关受访者
3、2022年3月~6月:撰写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