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OLED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部分材料已经实现了量产和应用。最新的市场研究数据显示,目前的OLED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0亿美元,部分产品已经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可穿戴产品以及固态照明等领域(如图1.1)。今天的OLED能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对象,其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法国Nancy大学物理化学家A. Bernanose开创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的先河,被学术界冠以“OLED之父”的美誉。1987年,柯达公司的研究员邓青云等人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动了OLED 的研究热潮,使其在色彩还原度、反应速度以及耗电量等方面都充分展示了OLED 的优势。此外,OLED在半导体照明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据统计,全球大约有20%的用电量消耗在照明上。如果将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WOLED)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不仅可以减少电力消耗,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制作OLED器件时,选用合适的电极材料、发光材料和其他合适的功能层材料是优化落件结构的重要方式。为了提高器件效率和被小能量损耗,OLED器件结构由起初的单层结构发展成为含有多个功能层的多层结构。 OLED的发光过程可被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 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当器件的阴、阳两极施加适当的正向外加偏压,电子和空穴从阴、阳两极克服与邻近层之间的界面势垒到达电子与空穴各自的传输层; (2)载流子迁移: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功能层中跳跃式相向传递,即从一个分子的HOM0 (或LUMO)轨道跳跃至另一个分子的HOMO (或LUMO)轨道,最终使载流子在界面不断地积累并向发光层迁移; (3) 激子的形成:随着发光层中电子和空穴不断地增加,促进两者在该层的结合,进而形成激发态的激子; (4) 激子辐射发光:在发光层中处于激发态的激子不能稳定存在,以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基态进而发光。 发光材料:发光材料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最重要的一类材料,包括传递能量的主体材料和具备发光性能的客体材料。主体材料除了具有传递能量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起到稀释发光客体的作用,进而抑制客体的浓度淬灭。主体材料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为了让三线态激子在发光客体上复合,主体材料的三线态能量(Er) 必须高于客体材料的Er;(2)主体材料需具有一定的电子和空穴传输能力;(3)主体材料的HOMO和LUMO能级应与邻近有机功能层材料的能级相匹配;(4)主体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目前,较为常用的主体材料包括DPEPO、mCP和CBP等。客体发光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1)发光材料的能级要与掺杂主体和邻近的功能层能级相匹配,以保证载流子顺利传输; (2) 发光材料的三线态能级(ET)应低于主体材料的Er,防止能量回传影响器件的发光性能; (3) 发光量子效率高且发射光谱在可见光区,即400 nm~ -760 nm之间; (4) 理想的成膜性、热稳定性和光学稳定性; (5) 分子量介于500至2000之间,易于化学结构修饰、选择范围宽和易于提纯。 本文的着重点为发光材料,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按照激子利用率的不同,客体材料可分为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荧光材料(或荧光分子)由于三重态自旋受阻,只可利用单重态激子发光,理论内量子效率(IQE)仅为25%,激子利用率较低。磷光材料可以同时利用25%的单重态激子和75%的三重态激子而发光,理论内量子效率(IQE)可以达到100%。Forrest等人于1998年首次报道了一类以铂和铱为核的金属配合物类磷光材料。铂和铱等重金属强化了轨道的自旋耦合作用,从而促进了由三重激发态(T1)到基态(So)的磷光发射,提高了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hOLED)的性能,引领OLED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随着PhOLED的发展,昂贵的重金属铂和铱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高额的成本限制了OLED的持续性发展和应用。此外,蓝色磷光材料较难获得且稳定性差,致使磷光材料难以实现高效而稳定的全色发光。基于以上两类材料的局限性,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新一代的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TADF)应运而生,该材料可被分为配位金属为锡和铜的TADF材料、富勒烯衍生物型的TADF材料、有机和无机混合的TADF材料川、电子给体与受体混合的基激复合物型材料、聚合物型材料、小分子受体型材料和D-A型小分子材料。以上诸多类型的发光材料是TADF的杰出代表。 给受体(D-A)型的发光材料是目前TADF材料中研究较为热门的一类材料,由于该种材料研究成本相对较低、易于获得,且具备较强协调发光颜色的能力,在蓝、绿和红光材料方面的发光效率远超于其他类别的TADF功能材料,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 参考了相关资料,因此本课题以吩噁嗪为给体,吡嗪为供体材料合成一种新的荧光材料。在此基础上,对合成材料的结构、热力学、形态学和光物理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分析电流效率、发光效率、驱动电压和器件寿命等关键性能,探索含吩噁嗪发光材料对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为制备高性能的有机发光器件提供依据。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现代科技文献的查阅方法和手段,如Internet、网上图书馆、电子期刊等数据库,查阅有关研究光电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方面的科技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含吩噁嗪为给体荧光材料制备含吩噁嗪级团发光材料,拟定出具体实验方案,写出开题报告,通过实验训练培养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参考合成路线如下:
2、对合成的产物结构进行表征(1H NMR、IR、元素分析等)。 3、对所合成的产物光电性能进行初步的评价。 本课题的预期目标是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制备含吩噁嗪基团发光材料,研究确定具体的合成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合成材料的结构、热力学、形态学和光物理性能进行表征分析。探索含吩噁嗪发光材料对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为制备高性能的有机发光器件提供依据。 |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步骤: 1.对氟苯甲酰氯和吡嗪在氯化铝的催化作用下生成(4—卤代苯基)—吡嗪—2—甲酮
2.酮与吩噁嗪以甲苯为溶剂,通过叔丁醇钠消除副产物,在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与三叔丁基四氟硼酸盐的催化下反映得到产物。
研究方法: 1、对合成的产物结构进行表征(1H NMR、IR、元素分析等): 利用质子核磁共振波谱进行产物结构的判断; 利用红外光谱仪检测产物吸收的红外光的频率,通过特征峰对分子 结构进行分析; 利用元素定性分析鉴定产物中是否含有氮、硫和卤素。 2、对所合成的产物光电性能进行初步的评价: 利用循环伏安(CV)法检测产物的电化学性质; 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物的荧光光谱数据; 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产物的热稳定性。 |
4. 参考文献
[1] Reineke S,Thomschke M, Lüssem B, et al.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Status andperspective[J].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2013, 85(3): 1245. [2]D'AndradeB W, Forrest S R.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for solid‐state lighting[J]. Advanced Materials, 2004, 16(18): 1585-1595. [3]Yuan Y,Chen J X, Lu F, et al. Bipolar phenanthroimidazole derivatives containingbulky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for nondoped blue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efficiency roll-off[J]. 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3, 25(24): 4957-4965. [4]Zhang Q, ZhouQ, Cheng Y, et al. Highly efficient green phosphorescent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CuI complexes. Adv Mater, 2004, 16: 432–436. [5]Parker C A,Hatchard C G. Triplet-singlet emission in fluid solutions. Phosphorescence ofeosin. Trans Faraday Soc, 1961, 57: 1894–1904. [6]Blasse G,McMillin D R. On the luminescence of bis(triphenylphosphine)- phenanthrolinecopper (I). Chem Phys Lett, 1980, 70: 1–3. [7]Berberan-SantosM N, Garcia J M M. Unusually strong delayed fluorescence of C70. J Am ChemSoc, 1996, 118: 9391–9394. [8]Endo A,Ogasawara M, Takahashi A, et al.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from Sn4 -porphyrin complex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s—A novel mechanism for electroluminescence. Adv Mater, 2009, 21:4802–4806. [9]Goushi K, YoshidaK, Sato K, et al.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employing efficient reverseintersystem crossing for triplet-to-singlet state conversion. Nat Photon: C,2012, 6: 253–258. [10]Uoyama H,Goushi K, Shizu K, et al. 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fromdelayed fluorescence. Nature, 2012, 492: 234–240. [11]GAO J,u L,MENG Q,et a1.Dibenzothiophenederivatives new prototype semiconductors for organic field—effecttransistors[J].J MaterChem,2007,17:1421—1426. [12]UANG T H,LIN J T,CHEN L Y,et a1.Dipolardibenzothiophene S,S-dioxidederivatives containing diarylamine:materials for single-layer organic [13]刘宝强,苯并吩噁嗪类染料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3-1~2022-3-7,毕业实习,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2)2022-3-8~2022-3-15,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路线和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3)2022-3-16~2022-5-30,完成合成实验、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