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已成长:中年父亲教养子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开题报告

 2022-03-27 18:49: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一个情感和关系系统的组合。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父母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自古信奉儒学,受封建纲常伦理的影响,以往人们普遍接受“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伦理观,往常家庭模式几乎都是男性在外打拼事业,女性负责照顾孩子和打理家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开始追求发展自己的事业,从以往一心扑在家庭渐渐转向在家庭和工作中摸索一种平衡的道路;另一方面,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促使人们开始呼吁“性别平等”,要求男女合理分工,共同承担应尽的义务。

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手机、电脑等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数据时代许多自媒体应运而生,逐步发展线上事业,开拓新领域,越来越多的新名词也随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但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曝光度,许多媒体人将现象过分夸大,以至于和事实真相相扭曲,“丧偶式”育儿便是其中之一。“丧偶式”育儿泛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如父母一方长期在外,抚养子女的义务主要由另一半承担;或指父母均在孩子身边,但是其中一方参与度较低,缺乏必要的情感支持。在我国,“丧偶式”育儿主要以父亲缺席为主,母亲缺席为个别现象。因此,当前城市家庭父亲参与育儿的实践程度如何?父亲与孩子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孩子对父亲的印象和评价是什么?父亲的育儿观念和形成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回应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调查城市家庭父亲参与家庭、与子女互动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与网络上大肆渲染的“丧偶式婚姻”进行对比,了解真实情况,结合前人经验及社会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在现象的基础上做拓展延伸。

本研究拟从孩子和父亲的双视角切入,具体如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拟采用定量、定性双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城市家庭中的父亲;考虑到就读小学的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因此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目前是就读初高中及高校的学生群体,以及经过筛选后的典型家庭中的父亲。

资料收集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岳庆平.传统家庭伦理与家庭教育[j].社会学研究.1994

[2]杨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调整、问题与对策.探索与争鸣.2007

[3]徐安琪、张亮.父职参与对孩子的效用:一个生态系统论的视角[j].青年研究.20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①2022.10.21——2022.11.29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

②2022.12.02——2022.01.10完成资料索引,进一步沟通论文思路

③2022.01.12——2022.03.20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