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Spatial Metaphors in Tang Poems开题报告

 2022-03-25 19:25: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基于语言学进一步研究,现代语言学为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经历传统研究和现代探索,隐喻进入了认知阶段,隐喻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问题之一,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隐喻逐渐从简单的修辞手法转化为认知领域。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语言不是一个自动系统,没有人类的认知经验就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认知语言学的结构下,隐喻在本质上有具体概念。我们一定要从人类的认知能力方面解释语言的使用。认知语言学认为在所有的隐喻中,空间隐喻在人类语言形成和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部分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被理解和表达。

在国外,莱克夫和约翰逊metaphors we live by(1989)通过英语表达方式研究空间隐喻,他们认为人类使用大量的空间概念“上/下”,“前/后”,“高/低”和“大/小”,这些词语都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空间概念,因此他们提出了空间隐喻。大量研究关注空间隐喻对时间和情感的表达,与此同时,大量学者试图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解释空间隐喻。古诗词空间隐喻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国内,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2005)作为空间隐喻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运用当代汉语解释了“上/下”的空间含义,通过社会等级,时间,物理状态发现了人类认知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然而,我们的空间隐喻研究比西方起步晚,与国外语言研究相比,仍有一些不足。本文尝试从认知角度对唐诗的空间隐喻进行解读,对人类的认知研究及国内的教学颇具参考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空间隐喻概念,本文尝试从认知角度对古代唐诗的空间隐喻进行解读,描述汉语唐诗中存在的空间隐喻类型及其隐喻拓展功能,从而探索古代唐诗中空间隐喻的认知属性。最终提出:第一,汉语古典唐诗中的空间标记词“上/下”可以被用来隐喻地位等级,物理状态和距离;而“前/后”可以被用来隐喻时间,二者的映射域分别体现出高度的对称性;第二,唐诗中的空间隐喻印证了莱考夫概念隐喻的普遍性,但也体现了古汉语独特的文化内涵;第三,唐诗中的隐喻映射具有系统性,而非随意性。

1.引言

1.1空间隐喻国内外研究的背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本文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出研究问题,第二部分搜集数据,第三部分介绍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1)古代唐诗在哪些方面运用空间隐喻?

(2)这些空间隐喻的特点是什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aristotle. thepoetics and the art of rhetoric[m]. new york: the modern library, 1954. print.

[2]alverson, hoyt. semantic and experience: university metaphors of time in english,mandari, hindi and sesotho[m]. baltimal andlondon:the johns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4. print.

[3]black, max. “metaphor”. ed. m. black a. ortony. cup, 1962:16-22 lakoff, george. women, fire, anddangerous things[m]. chicago: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15-18周: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第八学期 1-4周: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老师审定签字;

5-14周:学生撰写、修改论文[11周:交一稿; 14周:交二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