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玉米俗称苞谷、玉蜀黍,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玉米的播种面积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5%,也是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
水分是农作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但我国水资源的总量约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70%,而且利用率很低。植物对水的需求是有一定限度的,水分过多或过少,同样对植物不利,水分亏缺产生旱害,抑制植物生长;土壤水分过多产生涝害,植物生长不好,甚至烂根死苗。淹水胁迫常常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涝渍环境下植物的伤害首先发生于根,然后引起地上部分伤害。从植物生理角度看,根系缺氧,o2-过量累积,酶保护系统受损导致质膜破坏,从而引起生物代谢反应发生紊乱,这是涝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过多的水分阻碍了植物与大气环境间的气体交换,造成植物受淹组织缺氧,难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因此淹水胁迫往往会导致作物严重减产。涝害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世界上水分过多的耕作地土壤约占全部的12%。我国也是一个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大约有2/3的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涝害,以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最为严重,占全国受灾面积3/4以上。
玉米需水量虽然很大,但却不耐涝,我国夏玉米种植区苗期正值雨季,常常发生涝灾,导致作物减产,因此研究玉米的耐涝机制刻不容缓。国内有关玉米不同品种的耐涝性鉴定已有较多研究,也不乏关于淹水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但叶片细胞膜作为在逆境胁迫过程中容易发生伤害的组织,单独的报道并不多,仍需要更多地研究资料。本研究拟通过测定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植物逆境生理生化指标,探究玉米苗期叶片细胞膜对淹水胁迫所做出的响应机制,以便更加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培育出新的耐淹抗涝的品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主要研究内容
(1)玉米苗期淹水处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淹水导致植物呼吸作用减弱,细胞内积累较多的氧自由基,破坏了叶绿体膜结构,加速叶绿素的分解,使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材料处理。玉米幼苗正常生长至二叶一心期(约10天)开始淹水处理。以正常供水生长的玉米苗为对照,淹水处理直至出现明显的涝渍伤害特征。本实验设置3个处理:
水平1(对照):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80%之间,达到玉米苗生长的最佳含水量范围。
水平2:淹水水面距盆中土壤表面2cm左右。
4. 参考文献
[1]rkmaiti,pwesche-ebling.maizescience.sciencepublishers,inc,1998,56~62.
[2]姜华武,张祖新.淹水对玉米根系几种酶活性的影响.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3):209~2118
[3]僧珊珊,王群,张永恩,等.外源亚精胺对淹水胁迫玉米的生理调控效应.作物学报,2012,38(6):1042~105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8日至2022年12月19日:确定论文选题,与指导老师见面;
(2)2022年12月22日至2022年3月6日: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3)2022年3月6日至2022年3月27日: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