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余华,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写作的不少优秀作品,多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海外。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同名电影,2008年凭借作品《兄弟》,获得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成绩卓著。其小说当中,处处充满死亡和暴力书写,正如评论家谢有顺说:余华早期小说里,死亡和暴力并不是一种记忆,而是经由余华的叙述,被指证为这个世界的基本现实,或者说是这个世界的内在本质。苦难叙述始终是其中重要主题。余华的小说创作在语言、结构、叙述等方面为中国当代文学做出贡献,在国内作家当中具有先锋性。目前对于余华小说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关于余华创作风格的研究,即从先锋到写实的变化:80年代先锋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20世纪90年代之后。郭明浩在研究中归纳为表现爱与美时期,表现仇恨与残酷时期,展示希望与苦难并置时期。谢成梓在《论余华小说风格的转变》中归结为:早期的先锋性中期的民间性现在的都市性,并肯定余华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先锋时期,余华受卡夫卡和川端康成等影响,主要写暴力、血腥、死亡、写人性本恶,洪治纲在《余华评传》中这样写到:以卡夫卡式的冷静和川端康成式的细节描摹,精细雕刻地恢复暴力所带来的一切残忍景象。代表作有《现实一种》、《世事如烟》等。进入90年代,随着余华小说创作大都接近生活真实,主要关注人民的苦难,以平民化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坚毅的力量,和苦难中的温情,尤其是《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唤》表现突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绪论
二、论余华小说人物面对苦难的方式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 阅读法,阅读作品和相关文献资料
[2] 归纳分析法,通过阅读,归纳总结,创新观点
4. 参考文献
[1] 王达敏.余华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张雨林.生命中可以承受之重余华小说中对抗苦难的三种方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3] 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j].南方文坛,2001,(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05 讨论论文选题;
2、2022.11.15 确定论文选题,指导论文写作流程和文献查阅;
3、2022.03.03 指导开题报告撰写,提出修改意见,明确绪论写作要求;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