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2018年世界gdp排名,中国以14.09万亿美元位居第二,远超第三名日本。这其中产业转移等相关政策的提出为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全球化。江苏省作为全国大省,不仅是重要的产业转出地,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地,主动承接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及海外、台资等优秀企业的转移。所以,研究江苏省的重点产业的转移与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对江苏省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重点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重点产业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需要优先发展,因此重点产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地区的整体产业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该地区其他行业也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产业转移必然需要物流业的配合,由此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越是高级的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高,这种需求可以促进物流水平的提升;为了配合优秀的物流企业也可以提高其他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
虽然江苏省已经出台很多政策促进重点产业转移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任然面临许多问题,例如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则会阻碍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扩大;企业专业化程度过低,也会造成物流资源过剩,引起懈怠心理。目前,学术界中有关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是以产业转移为大背景的两业协调发展并不多,尤其是侧重于制造业中重点产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研究,该角度有助于细化产业研究方向,进行深层次分析。所以本文通过重点产业的筛选,物流指标体系的建立,构建江苏省制造业中重点产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模型,并对结果进一步探讨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确定了论文的研究目标,并且说明了论文的整体框架。
第二章:理论综述。首先根据时间顺序,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产业转移的八个理论;然后分析了重点产业与物流产业的关系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为下文奠定理论基础。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主要运用区位熵和hoover指数计算出江苏省自身优势产业;动态分析主要运用产业梯度系数igc和相对梯度系数计算出江苏省相对优势行业;通过静态与动态结合,确定最终的重点产业元素。
2.定性与定量结合法:对江苏省制造业重点产业与物流业进行协同分析时,先定性分析两大系统特色,再运用协同发展模型,定量分析,构建科学的协同发展模型。
3.实证研究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以及其他各省统计年鉴,搜集重点产业和物流业的各个指标的数据,运用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协同度模型,计算出他们的子系统发展度和总系统发展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4. 参考文献
1 杨宝臣, 陈跃.基于变权和topsis方法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2011,29(6):106-112
2 许正松,万青.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探究[j].桐林学院学报,2011,2:16-19
3 靖学青.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2017,33(1):16-2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资料收集及前期研究:(第7学期第19-21周、第8学期第1-5周)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综述,撰写前期研究报告,要求内容翔实、数据准确,不少于4000字。
(2)制定进度计划/撰写开题报告:(第8学期第6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