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享有“地球之肾”美称的湿地拥有众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是水陆之间的特殊过渡区和生态交错带,是水体的涵养区域和被污染水体的天然净化器,是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城市湿地,作为湿地的一大类型,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它不仅给我们的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资源,也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更多的国家都认识到城市湿地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以城市湿地为对象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为了有效地保护湿地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我国从50年代起便对湿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资源的综合考察;(2)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资源调查;(3)人类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及湿地的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研究;(4)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物生产力的定位研究;(5)人工湿地的研究。上述研究大多侧重于湿地的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而对受损湿地的生态恢复研究得较少,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城市湿地,发挥城市湿地的综合效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国内的城市湿地公园在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方面还十分薄弱。因为国内对以湿地公园的形式保护和利用湿地的探索也刚开始不久,对湿地公园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另一方面国内是近几年才开始逐渐重视城市湿地的作用。因此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领域全国只有少数的高校专家和研究机构依据最近颁布《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完成了一些规划和设计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规划设计的规范性、可行性都有待于提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湿地概述:
湿地定义
湿地类型及特点
湿地公园规划的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吸取前研究者的成果,查阅《湿地公约》、《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等资料,系统分析,多角度思考,深刻理解作者的理念;并引入“观察法、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步骤
借助图书馆,新华书店,万方数据库搜集相关资料,认真研究所获资料。同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做记录。研究过程中,遇到值得商榷的问题,在自己查阅资料的同时,向指导老师请教,或与同学探讨,订立一个初步的框架,再根据这个提纲分步骤展开写作:(1)与指导老师协商题目、提纲、参考目录、参考资料等事宜;(2)提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查找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组织,完成初稿,提交审阅;(4)在指导老师知道下对初稿进行修改;(5)反复修改,论文定稿,力争写出有自己见解的毕业论文。
4. 参考文献
[1]崔保山.湿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国家建设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建城[2005]97 号.[eb/ol].(2005- 06- 24)[2007- 10- 21].
[3]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实习阶段第2-4周:文献研究、课题实地勘察、案例参观,撰写文献综述。
第5—6周:构思方案草图,递交一草成果。
(2)初稿阶段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